第四节 专业队伍
第四节 专业队伍
一、人才培育
新中国成立后,牲畜数量逐年增多,向大群发展,同时进行品种改良。传统的简单饲养方
法和民问兽医医疗技术已不能适应牧业发展的需要。县政府及时选派干部办学,走自培人才之
路。1958年创办安达县畜牧兽医学校1所,学制2年。宗旨是:社来社去定向培养,为农村培养
畜牧兽医人才。学校分畜牧管理、兽医两个班级,开设生理、病理、内科、传染病科、家畜饲
养、中兽医、药理等学科。先后培养畜牧兽医技术人员 200名,为牧业建设培育了人才。现在
各乡镇兽医院的兽医和繁育站的技术员多数是县办兽医学校的毕业生,他们已成为畜牧生产第
一线的技术骨干。同时还举办训期为6个月的短训班,培训畜牧管理、防疫技术人员600多名。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各专业院校先后向本县输送畜牧兽医人才 100多名,分配到畜
牧机关、技术研究中心和乡镇从事牧业生产技术指导工作。专业人才与县自培专业人员相结合,
使畜牧专业队伍逐渐扩大,现已有畜牧专业技术人员近千名。
二、技术机构
新中国成立初期,畜牧技术人员极少,有关畜牧事宜,由农林科负责。牲畜疫病防疫与治
疗均靠民间兽医施用中药。1952年,成立县家畜疫病防治院,负责全县畜禽的防疫体和治疗工
作。1958年随着人民公社的建立,成立农村个体兽医联合诊所,后过渡为集体所有制。1964年
10月,金市建立80个兽医院所。1971年整顿合并28处公社级兽医院。畜禽疫病防治由县兽医卫
生防疫站组织领导,公社兽医院(所)负责实施工作。以后,兽医院(所)由单纯治疗转为“以防
为主、防重于治、防治结合”。公社办兽医院,大队建兽医室,生产队设防疫员,形成三级防
疫网。
1984年,全县有兽医卫生防疫站、兽医卫生检疫站、兽医院各 1处,乡镇(场)兽医院20处,
村兽医室81处,村屯防疫员793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