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配电线路
第二节 配电线路
一、县城配电线路
1963年,市区供电并入国家电力网后,城内有配电线路 4条,总长度23.5公里。杆型均为
木质。配电变压器39台,其中单相变压器 8台,总容量6 150千伏安。线路运行电压为3.3千伏
和6.6千伏。翌年,配电线路电压全部改为6.3千伏,将原木质电杆、横担全部改用水泥杆、铁
横担,导线全部改用钢芯铝绞线,将原配电变压器进行了定型。
1965年,安达铁西变电所至石油学院的6.3千伏配电线路投入运行,线路长4.2公里。安装
配电变压器 2台,总容量180千伏安。导线为LGJ—50钢芯铝绞线,水泥杆、铁横担。院校线投
运后,从安达铁西变电所构架出口的四回线路改名为联合线。
1972年2月,县粮食局与供电所联合架设6.3千伏高压配电线路,称粮食线,长4.72公里。
导线型号为 LGJ—70。翌年,乳铁线(乳品厂至铁西变电所)由供电所接管投运。至1976年,全
所共有高压配电线路6条,总长32.2公里。柱上变压器69台,总容量8 910千伏安。
1982年,将铁西变电所出口的铁西线、粮食线、乳铁线 3条配电线路升压至10千伏,将原
LGJ—70型导线串换为LGJ—120型,总长11.52公里,调换变压器24台,于1984年 9月26日完工
投运。同年10月15日,砖瓦线、大径线由 3.6千伏升压至10千伏运行,改由安达变电所供电。
同时架设黑乳线10千伏配电线路,全长 3.8公里,导线型号为LGJ—120。至1984年底,安达供
电所属配电线路 7条,分别为大径线、铁东线、铁西线、砖瓦线、粮食线、院校线、黑乳线,
总长108.12公里,配电变压器81台,总容量11 252千伏安。
二、农村配电线路
1965年,部分农村公社陆续通电,有高压配电线路90公里,配电变压器 107台。1966年,
首次架设任民至文化公社两线一地配电线路 1条,亘长20公里。当年共建设6千伏配电线路3条,
总长146公里;10千伏配电线路3条,总长238公里;安装柱上变压器总容量1.61万千伏安。1967
年,省革委拨款470万元,为1000眼电机井配电,共架设10千伏配电线路500公里,翌年线路竣
工投运。
1981年,农村高压配电线路达1 143公里。其中:6 千伏三相三线配电线路373公里,10千
伏两线一地线路770公里,塑料地埋线路10公里。安装配电变压器892台,容量3.39万千伏安,
有砖结构变压器 1 200台,全县农村用电设备总容量达4.75万瓩。1984年,农村配电线路发展
到26条,总长度1 142公里。安装配电变压器1 321台,总容量5 242万千伏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