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生产资料购销

第二章 商品采购供应

第一节 生产资料购销




  一、化肥

  初期,本县农村使用的肥料均为农家肥。1957年开始由县农业生产资料供应科经营化肥,
有氮肥、磷肥两种。当年销售量为 685吨。当时本地无化肥生产厂家,化肥供应均由地区按计
划分配供应。此后,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化肥品种的增多,化肥销量逐年上升。1969年销售
化肥2 889吨,比1957年增加4.2倍。1970年县磷肥厂投产,县内化肥供应量大增,当年销售化
肥总量为6 003吨,比1969年增加2.1倍。1972年后,县供销社与农业部门每年举办一期使用化
肥技术人员培训班,并组织支农服务队,深入农村社、队,指导使用化肥,从此化肥在本县农
村得到普遍推广使用。1973年销售量高达1.92万吨。1974—1978年,销售量在6 000—7 000吨
之间,1979年增至14 249吨。1980—1984 年累计销售化肥2.99万吨。

  二、农药

  解放初期,无经营农药部门。1956年开始由县供销社经营。当时只有“六六六”粉一种,
年销售量 6吨。1961年后,农药品种增加,使用技术不断提高,销量达85吨,是1956年的14倍。
1962—1970年在 100吨左右。1972年,县供销社、农业部门组成支农服务队,到农村社、队进
行技术辅导,效果显著。此后,农药在全县广泛使用,销售量不断增加,1973年销量为 162吨。
1974—1981年间,年销售量由200吨增至500吨。1982 年达874吨。1983年,全县农村联产承包
以后,至1984年销量回落在百吨以内。经营的农药有杀虫剂、除草剂、杀菌剂三大类40余种。

  三、中小农具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小农具由县供销联社组织代购代销,销售网点分布各乡,经营品种有
50余种。主要品种有锄钩、锄板、锄杠、镰刀、铧子、铣板等,年销量为1.33万件。当时,供
销合作社经营的农具中有 10%以上购于私营批发业。1952年,供销合作社从国营商业购进的比
重上升,品种增多,销售量增加。到1953年,共销售锄钩、锄板、锄杠、镰刀、铧子、铣板4.89
万件,比建国初期增加3.7倍。

   安达县化肥农药销售情况
   单位:吨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农业生产合作弛增多,生产资料由过去的代购代销改为
自营,小农具销售量增至10.2万件。1958年11种主要中小农具销量达12.8万件。60—70年代年
销量在20—40万件之间。1980—1984年,小型农业机械迅速发展,商品流通渠道增多,中小农
具年供应量减至15—20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