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货币

第二节 货币



  清末,当地通用现银两、制钱、商帖、羌帖。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黑龙江省广信公司
发行以制钱为本位官帖(江省官帖),有1吊、2吊、3吊、5吊、10吊、50 吊、100吊 7种,后增
发20吊、30吊共 9种。官帖发行后,禁止商帖流通,收回销毁。此后,江省官帖大量流通本县
各地。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安达厅没置时,商贾以江省官帖为本位币与白银兑换,白银 1两
仅换江省官帖3—4吊。吉林造银元每元兑换江省官帖2吊500文,其它省银元每元作价2吊400文
使用(铜币500文为1吊)。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发行三省通用的大小银元票,在安达厅开始
流通,大银元票为1元、5元、10元3种;小银元票为 1角、2角、10角、50角、100角6种。同时,
发行限定在黑龙江省内通用的铜元票,分为 5枚、10枚、20枚、30枚、50枚、100枚、200枚、
共7种。铜元31枚合江省官帖1吊。

  民国元年(1912年),黑龙江省广信公司新增发行官帖,每钱1吊作小银元1角2分5厘 (每钱
帖8吊作小银元1元)。之后,市面行便钱帖均以元计。民国 2年(1913年)8月12日,黑龙江行政
公署决定取消钱吊,改以银元为本位币,钱 1吊为小银元1角2分5厘,铜元12枚作小银元1角。
是年日本潢滨正金银行在东北发行金票,票面为1元、5元、10元、100元4种。民国3—4年,白
银1两兑江省官帖15—16吊,银元 1元兑江省官帖10吊左右。民国4年(1915年),新铸银币阳面
为袁世凯头像,主币为1元,铺币为5分、1角、2角、5角,在本县也有流通。民国6年(1917年),
俄帝纸币(羌帖)克林斯基票、霍尔瓦特票流入本县。民国7年(1918年)9月,江省官帖价值由每
元18吊涨至25吊。同年,黑龙江官银号改发新铜元票计5枚、10枚、20枚、30枚、50枚、100枚、
200枚、250枚、500枚、1 000枚共10种,每百枚币合江省官帖 3吊200文,在本县流通。民国8
—9年,白银1两兑江省官帖70—80吊。民国9年(1920年),在安达流通东三省银行发行的1元、
5元、10元3种啥大洋及5分、1角、2角、5角辅币券。民国10年(1921年),江省官帖毛荒,每兑
换大洋 1元需官帖90余吊。次年上半年涨至100余吊,下半年涨至127吊。当地百姓称之为“毛
帖”。民国14—15年,白银 1两兑江省官帖300—400吊。民国15年(1926年),黑龙江广信公司
发行全省通用的以大洋为本位的 1角、2角、5角、1元、5元、10元面额的大洋票及1元、5元、
10元面额的四厘债券在安达境内流通。民国18—19年,白银 1两兑江省官帖2 000余吊,银元1
元兑1 700—1 800吊。民国20年(1931年),日本金票1元兑江省官帖2 200吊。次年7月1日,伪
满中央银行成立并陆续发行伪满国币5角、10元新纸币2 种。同时规定15种旧币和136种旧券流
通期限为2年,至1934年6月31日一律作废。15 种旧币兑伪满币的换算率为:江省官帖1 680吊
兑换伪满国币1元;4厘债券14元兑伪满国币1元;江大洋票1.4元兑伪满国币1元;啥大洋票1.25
元换伪满币1元。此后,伪满国币在安达县内流通。伪大同 2年(1933年)4月,伪满中央银行发
行的100元、5 元纸币;5分、1角自铜币;1分5厘青铜币流通于本县各地。同年7月,日币与伪
满国币等价通用。至伪康德2年(1935年)日币金票、钞票停止发行流通。

  伪康德11年(1944年),伪满中央银行发行储蓄票,用以购买糖、菜、烟酒以及电影票、戏
票和吃饭馆。无论民户花钱多少,都须购买一定数额的储蓄票。储蓄票面额为 5角、1元、3元、
5元、10元5种。同年4月,伪满政府经济部发行10元、100元、500元、1 000元、1万元5种面额
的“报国公债券”,也在安达县少量流通。

  民国34年(1945年) 8月15日,东北光复。同年10月下旬,本县流通苏联红军在东北地区发
行的“红军票”,面额有1元、5元、10元、100元4种。伪满国币等值流通。

  1946年3月25日安达县解放后,本县流通东北银行发行的东北流通券(东北币),面额有1元、
5元、10元 3种。与苏联“红军票”、伪满国币等值流通。同时,嫩江省银行发行的面额为5元、
102、50元、100元嫩江省银行券在本县也有流通。1947年1月15日,停用伪满国币100元、10元、
5元券。同时发,行200元、500元2种东北流通券。10月21日停用嫩江省银行券。1948年2月,东
北银行发行250元、1 000元、5 000元、1万元、5 万元面额的流通券。同时停用1945年发行的
100元面额的东北流通券。7 月,本县机关和工矿企业职工工薪实行按工资分数发放40%工薪实
物券、60%货币的支付办法。工薪实物券面额为1分、5分、10分、50分4种,以分为计算单位,
分值为2角2分3厘。以粮、油、煤、盐、布平均价格为工分券值,实物和工分比价时有升降。

  1949年5月,本县开始流通1元、5元、100元面额的人民币。同年12月,开始兑换苏联“红
军票”,1元兑东北流通券302。同时,10元、202、50元3种面额的人民币开始在本县流通。1951
年4月1日,本县开始收回东北流通券,以 1元人民币比9元5角的比价收兑东北流通券,收回东
北流通券289.75亿元,兑出人民币30.5亿元。人民币正式在本县流通。

  1955年3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简称人民银行)发行第2套人民币,新币面额11种。同年3月,
本县收兑以前发行的旧人民币。旧人民币 1万元兑换新人民币1元。共兑入旧人民币283.3亿元。
1957年12月1日,人民银行发行10元1种,1分、2分、5 分3种铝制金属人民币。1962年4月20日,
人民银行发行的1角券和5元券在本县流通。1963年11月,本县收兑由苏联代印的人民币1955年
版3元、5元、10元券,于1964年5月15日停止收兑和流通使用。

  1962年4月15日,人民银行发行第3套人民币与第二套人民币比价一比一,在市场流通。第
三套人民币取消3元面额,增加1角、2角、5角、1元4种金属币。

  1980年4月15日,人民银行发行1角、2角、5角(铜锌合金)、1元(铜锌合金)4种金属铸币,
因发行量很小,均被群众收藏。1984年10月 1日,为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5周年,国家首
次发行流通纪念币一套3枚,面值均为1元,在本县流通。

   安达县几个时期货币流通分布状况



   安达县1957—1984年现金投放回笼统计
   单位: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