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六节 施政纪略

第六节 施政纪略




  1946年2月7日至3月25日,组建政府机构,在已解放的4个区建立区政府,运筹并解放安达
街。3 月26日至年底,召开群众大会,宣布政府政策。举行参议会,选举政府领导人,增强人
民群众当家做主的意识。组织工人联合会,恢复县城秩序。组织县大队赴各区剿匪,反奸清算,
开展减租减息运动。

  1947年,为解放战争筹集、运转粮食和生活急需物资,为前线部队输送新兵和组织战勤队。
镇压匪首,深挖匪根,彻底清除匪患。实行《中国土地法大纲》,开展土改运动,彻底平分土
地。在县城建立6家国营工业企业,并扶持私营商业。

  1948年,恢复县城工业生产,主要是粮油加工业,以保证城镇居民生活的供给。抽调干部
奔赴农村生产第一线,开展大生产运动,并拨给农民无息贷款,解决农民在生产中存在的种子、
农具等问题,促进生产发展。开展民主建政工作,进行民主教育,建立村级政权,兴办小学校,
发展农村教育事业。

  1949年,恢复县城电力工业,解决部分居民及工厂用电问题。抽调干部随军南下,赴新区
开展工作。组织民工修筑全县道路。在农村组建换工插犋小组,进行生产互助。动员妇女参加
生产劳动和社会活动,组织人民大众学习文化,开展冬学运动。

  1950—1951年,建立国营商业批发网点,活跃城乡贸易。兴建卫生院、有线广播站,发展
文教卫生事业。响应抗美援朝号召,动员青年参军参战,组织赴朝担架队。抽调民工抢修公路,
做好后方战勤工作。开展镇压反革命运动,公开审判反革命分子。成立乳牛业合作社,发展奶
牛养殖业。

  1952—1953年,在商界开展“五反”运动,查处偷税漏税、盗窃国家财产等案件,教育资
本家,打击不法私商。在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展“三反”运动,发动群众查举贪污、浪费和官
僚主义行为,从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制度上清除旧社会余毒,树立廉洁朴素的
社会新风,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组织农民营造农田防护林,进行农田基本建
设。推广肇源县丰产经验,促进农业增产增收。建立各种工农识字学校,发展工农教育事业。
组织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全县99%的农民加入了互助组。

  1954—1955年,在农村组建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入社农户占农户总数的 73%,粮食亩产
提高18— 20%。在城市工商业中开展私营商业调查摸底工作。整顿城镇基层政权组织,建立居
民委员会。抽调千余人组成近百个打井队,开挖大口井,进行大规模农田基本建设。接收移民,
安置开荒。

  1956年,对全县私营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建立公私合营企业或合作店组;在农村组
建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改变私有制,建立集体或全民所有制。“拔掉资本主义的老根子”,
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安达县全面进入社会主义。

  1957年,电力工业发展迅速,基本解决了工业企业用电问题。兴办乳粉加工业、农机制造
业。

  1958—1959年,贯彻“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指挥
全县各行各业“大跃进”。在农村,将 148个高级社合并,建立12个人民公社。大刮“共产风”,
搞“一平二调”。动员全县人民挖掘钢铁,城镇机关、企事业单位大炼焦炭。全县大办工厂,
开展改革农具运动,使农机制造业、乳品加工业得到了发展。先后组织 6 000多人突击打井,
兴办水利事业。

  1960—1964年,安达市人委提出“一切为油田建设让路,一切为油田生产服务”的口号,
全市工作以支援油田建设为中心。首先是整修全市路面,建造房屋,解决交通及工人住房问题。
其次是扩大商业服务网点,建立副食品基地,为石油工人服务。在农业上,纠正“一平二调”
的错误,建立三级所有制,初步治理了 5个30万亩以上的涝区。在工业企业中,贯彻“调整、
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压缩基建规模,调整产业结构,全市工业开始稳步发展。

  1966—1976年,发展工业的路子主要是采取扩大外延的办法,相继建起一批较大的工厂,
工业产值和产品增加,但经济效益不高。农业开展学大寨运动,以粮为纲,大砍经济作物。投
入减少,管理混乱,农业生产发展缓慢。农田基本建设初具规模,初步治理了闭流区。

  1976—1978年,兴建引水工程和水库,发展农田灌溉事业。工业开始全面治理企业的混乱
状态。

  1979—1984年,工业贯彻“调整、改革、整顿、提高”八字方针,改革体制,调整产业结
构,企业内部挖潜与扩大外延并重,发展工业的指导思想转移到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上来。
在工业企业内部实行联产计酬、联产计分、联产计奖、利润承包、计件工资、浮动工资等多种
形式的经济承包责任制,初步形成食品、纺织、化学、机械、建材五大支柱行业。农业在建立
专业承包、联产计酬、统一经营、联产到劳等各种生产责任制的基础上,普遍实行了家庭联产
承包责任制。大搞农田基本建设,沟、渠、路、林、井综合治理。增加投入,科学管理,提高
机电井灌溉效益和农业机械化水平,农业发展很快。建立奶牛基地,发展牧业生产。商业流通
领域开放搞活,允许个体商贩经营,形成以国营商业和供销合作社为主体、个体商业为补充的
社会主义统一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