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民兵
第三节 民兵
一、民兵组织
1947年 2月,始建民兵组织。在全县农村开展减租减息、反霸斗争中,农会没收地主的枪
支、洋炮,成立村民兵自卫队。1949年 9月,县武装科成立后,将各村政府领导的村护秋队改
为人民武装自卫队,以村为单位,村成立大队,屯为小队。人民武装自卫队由18—22岁雇、贫
农男性青年组成,大队长由村公安委员兼任。全县共有99个大队,317个小队,3 191名队员。
村自卫队主要任务是防奸防特,防火防盗,站岗查夜,保卫生产果实,支援前线。
1950年秋季,为使民兵组织真正达到保卫后方,支援前线的要求,将人民武装自卫队改称
民兵团。全县总数 3 000人。规定每年以区为单位对民兵进行两次脱产军事训练。美军入侵朝
鲜后,本县加强全县民兵组织工作,扩大民兵队伍。1952年,全县街村民兵组织发展到 257个
中队、695个小队,民兵总数达9 874人。1956年 3月,对民兵组织进行整顿,缩编为98个中队、
190个分队。民兵分基于民兵和普通民兵两种,总数达 1.3万人,其中基干民兵4 100人。1957
年,根据中央军委关于加强对民兵管理教育工作的指示,有 414名复员退伍军人加入基于民兵
队伍。全县21个乡镇组建民兵中队410个,计1.6万人。其中有基于民兵分队74个,小队 706个,
计6 800人;普通民兵分队145个,小队846个,计9 200人。同年 8月,对民主乡预备役对象进
行了13天复训,成绩良好。参加训练的民兵掌握了必要的军事知识,射击及格率达 82.4%;理
论测验成绩达良好以上。1958年初,民兵和预备役合二为一,凡符合民兵条件的青壮年全部参
加民兵组织,既适应平时训练管理教育又适应战时动员的需要。同年 9月末,全县实现人民公
社化后,为体现生产行动军事化,全县机关、学校、工厂、商店等单位均建立民兵组织。组建
起劳武结合的民兵师1个,共编民兵团18个,民兵营151个,民兵连607个,民兵排1 598个,民
兵班4 851个,民兵总数达6.2万人,约占全县总人口的三分之一。
1963年,全市民兵组织编制为 6个师,454个团,208个营,568个连,2 048个排。民兵总
数达12万人,其中:基干民兵近 6万人,普通民兵4.87万人;排以上的民兵干部1.11万人;武
装基干民兵7 763人,分别编成47个连,193个排,587个班。在各区场、矿建立特业兵,计12 316
人。其中:工程兵1个师,计8 293人;汽车兵1个营,计618人;化学兵1个营,计460人;机械
兵1个营,计511人;高射炮兵 1个营,计522人;地面炮兵2个营,计1 369人;通信兵1个连,
计255人;卫生兵1个连,计288人。
1978年安达县西部地区划归大庆市,其民兵组织也随之划出。1979年初,安达县民兵组织
编为独立团,共 2 300人。1980年民兵组织再次进行整顿,由原来的武装基干民兵、基于民兵、
普通民兵三种形式,改编为基干民兵、普通民兵两种形式。同时取消独立团名称。全县民兵总
数10万人,其中基干民兵2.37万人。1984年,根据绥化军分区的指示,对全县民兵组织进行调
整。调整后,全县共有民兵 3.8万人,编为16个营,56个连,231个排,1 232个班。其中基干
民兵1.26万人,占民兵总数的33%;普通民兵2.54万人,占66.8%。
二、民兵实绩
1946—1948年,民兵自卫队在减租减息运动和土地改革运动期间,配合驻军部队、县大队
剿匪反霸,监督地富,巡逻查夜。在各级党、政府和农会的领导下,除恶霸、斗地主,冲锋在
前。
1946—1950年,在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期间,先后有 4 318名骨干民兵志愿参军奔赴东北
前线和入朝作战。在前线勇猛杀敌,不怕流血牺牲,许多人立功受奖。同时,先后10次有3 385
名身强力壮民兵报名出战勤,随军转战。在火线上民兵冒着生命危险抬送伤员、运送弹药和军
粮,涌现出大批功臣和模范。
1947年7月和1951年 5月,在挖匪根镇压反革命运动期间,全县两次出动3 000多名民兵配
合公安局设卡站岗,执勤放哨,封锁道路,盘查可疑分子,搜索野外,使土匪、反革命分子无
一逃脱。
新中国成立后至1965年,全县民兵在保卫政权、巩固人民民主专政和维护社会治安的斗争
中,揭发谣言66起66人;揭发盗情21起52人;揭发赌博64起 103人;检举巫婆神汉、跳神弄鬼、
骗钱害命22起189人;1962年参加扑灭荒火6起;组成打狼队,捕杀野狼34条,捕捉逃犯 2起28
人;逮捕罪犯4起22人;破获各种刑事案件5起60人。
1964—1966年,全县先后抽调16 222名基干民兵,组成民兵师、民兵团,参加治理安达闭
流区疏通工程,完成土方175.6万立方米。1964年 8月,安达市58.49万亩农田受涝,洪水直接
威胁着油田和铁路的安全。全市又抽调近5 000名基干民兵,抗洪排涝。共挖土方1 262立方米,
抢救出40多万亩被水淹的农田。
1968年9月,安达县民兵营756名基干民兵,前往呼伦贝尔盟(当时属黑龙江省)额尔古纳河
东岸吉拉林修筑国防公路。全体民兵克服大兴安岭深山老林中冬季严寒、交通不便及粮食、蔬
菜接济不上的困难,6次接受任务,架桥4座,开凿涵洞44道,完成土石方10万余立方米。
1969年 8月和1971年8月,全县两次抽调基干民兵4 000人,开赴肇源县抢修嫩江老牛圈段
险堤全长5.5公里。第一次与洪水搏斗46天,第二次一个月,均完成了抢险任务。
1972—1975年,全县先后抽调上万名基干民兵,参加修筑北部引嫩水利工程。先后投工47.7
万个,填挖土方12.9万立方米,浇筑混凝土 1.9万立方米。完成桥、涵、闸、坝等23项工程任
务。
1976—1979年,全县每年抽调 2 000名基干民兵,组成安达县基本建设民兵团。修建安达
引嫩干渠和东湖水库。第一年开挖土方37.2万立方米,第二年开挖 102万立方米,第三年修桥
10座,筑坝体共填筑土方 106万立方米。1977年冬季,在爆破冻土作业中,老虎岗公社永和大
队民兵连长许云德,排除哑炮时不幸牺牲;升平公社保田大队王士中,因爆破事故也献出宝贵
的生命。
至1983年,民兵修路426公里。1984年,民兵为农村五保户、困难户抹房子385间,帮助送
粪825车,植树18.9万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