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古遗址

第七章 文物古迹

第一节 古遗址




  县境内已发现的历史遗存,大多分布在泡沼周围及其附近的漫岗地带。新石器时代的遗物、
遗迹,在县境东部的青肯泡乡、南部的昌德乡、西部的万宝山乡和北部的红旗泡水库等地均有
发现,共20余处,其中以青肯泡农中遗址较为典型,此遗址地处台地,地表有大量的细石器,
兽骨和蚌壳,还有少量的夹蚌陶片。细石器有:石镞、石核、石叶、刮削器、石片等。这些细
石器与嫩江沿岸的“细石器文化”相近,与昂昂溪附近的“细石器文化”相一致。

  历代遗存中辽金时代遗址为数不多,仅在昌德、卧里屯两乡境内发现几处,其中有辽金时
代墓葬群1处,古城址1处,清代前后遗迹,无所发现。

  1958年,有考古队与县博物馆人员联合在县内进行调查,1983年4—5月,绥化地区文物普
查队再次进行普查,两次共发现古遗址26处,其中经省内专家鉴定为新石器时代遗址21处,辽
金时代遗址5处。

  一、新石器时代遗址

  青肯泡遗址在青肯泡东北沿土岗上,北距青肯泡乡革命村刘广福屯 500米。遗址面积东西
长约 100米,南北宽约50米。1958年,省考古队在此采集到石器、骨器、角器、陶器和动物的
骨骼。

  1983年 5月,绥化地区文物普查队复查时,散见采集到遗物有石镞、刮削器、陶器残片均
为手制夹蚌陶片。

  青肯泡农中遗址在青肯泡农业中学农场界内,位于青肯泡北沿的台地上。东西长约 250米,
南北宽约100米。地表散见有石器、陶器残片和兽骨。采集到遗物有:石镞 4件、石叶4件,石
斧残片1件,刮削器十数件,陶器残片为手制夹砂、夹蚌陶片。

  杨家洼子遗址在中本乡增产村杨家洼子屯西南300米处的漫岗上,西北距王花泡200米。东
西长约300米,南北宽约200米。地表散见有石器、陶器残片、兽骨等。采集到的石器有石斧、
压制石镞、石叶、刮削器、石核、砍砸器等,陶器残片为夹蚌陶片,质地疏松,制做粗糙。

  张殿录屯遗址在中本乡中本村张殿录屯西400米处的漫岗上,东北距杨家洼子遗址2公里。
南北长200米,东西宽100米。现已被垦为耕地。地表散见少量的石器、陶器残片和古生物化石。
采集到的石器有三角形石镞、拇指形刮削器、磨制的石斧(残片)、砍砸器等,陶器残片为夹蚌
陶片,制做粗糙。

  袁大楞屯遗址在万宝山乡兴农村袁大楞屯西南1.78公里处的漫岗上,北距袁大楞泡 200米。
地表散见有压制石器、陶器残片。采集到的石器有刮削器、石镞、石核等,刮削器石料压制而
成,陶器残片属手制夹砂夹蚌陶片。

  兴农村遗址在万宝山乡兴农村新立屯北面的漫岗上,西距兴农村所在地 300米。面积南北
长200米,东西宽100米。遗址已被开垦为耕地。地表散见有石镞、石核、刮削器、尖状器、石
片等石器。采集到石镞1件,石核1件,尖状器1件,刮削器9件。

  中和村遗址在万宝山乡中和村西北500米处的漫岗上,南距中和村小学校150米。面积东西
长约 100米,南北宽约60米。遗址已被开垦为耕地,地表散见有压制石器和少许陶器残片。采
集到石镞2件,刮削器10件,尖状器数件,陶器残片为手制夹蚌陶片。

  福民1号遗址 在万宝山乡福民村西3华里处的台地上,西与中内泡相接。面积南北长约200
米,东西宽约 100米。遗址已被开垦为耕地。地表散见有石器和陶器残片。采集的石器有刮削
器、尖状器、石核。

  福民 2号遗址 在万宝山乡福民村新立屯之西的台地上。地表散见有大量石器和少量陶器
残片。采集到石镞、刮削器、石核、陶器残片等遗物,其中石镞 4件,刮削器多样,陶器残片
为手制的夹砂、夹蚌陶片。

  红旗泡水库农场 1号遗址 在红旗泡水库农场北约200米处的漫岗上,西距红旗泡水库100
米。面积南北长约200米,东西宽约60米。遗址已垦为耕地。地表散见有石器和少量陶器残片。
采集到石镞2件,石叶数件。遗物与昂昂溪“细石器时代文化”相近。

  红旗泡水库农场2号遗址 在红旗泡水库东岸50米的漫岗上,南距水库农场1公里。面积南
北长约 100米,东西宽约60米。遗址已开垦为耕地。地表散见有石器和陶器残片。采集到刮削
器数件,陶器残片数件。

  红旗泡场部遗址 在红旗泡水库管理所北台地上,东距红旗泡水库 300米。面积南北长约
300米,东西宽约70米,遗址已被破坏。地表散见有石器和少量陶器残片。 采集到的石器有石
核、刮削器,陶器残片为手制夹蚌陶片。

  红旗泡东站2号遗址 在红旗泡水库东站管理所东北500米处的漫岗上(八里岗),南距红旗
泡水库 1公里。面积南北长约300米,东西宽约250米,遗址已开垦为耕地。地表散见有石器、
陶器残片、蚌壳、兽骨等。采集到石器有石矛、石镞、刮削器、石核等,陶器残片均为手制夹
砂陶片。

  崔铧尖1号遗址 在昌德乡立功村崔铧尖屯西南750米处台地上。老江身泡南岸,面积南北
长约50米,东西宽约30米。地表散见有石器和少量的陶器残片。采集到石器有砍砸器和石核,
陶器残片为手制夹砂陶片上有捏制的附加堆纹。

  崔铧尖3号遗址 在昌德乡立功村崔铧尖屯西南 200米处的台地上,面积东西长约150米,
南北宽约30米。地表散见有石器、陶器残片、兽骨、蚌壳等。采集到的石器有石镞、刮削器、
石核,陶器残片均为手制夹蚌陶片,刻有锯齿形附加堆纹。据当地群众反映有人曾在遗址附近
挖出过陶碗,现已无存。

  李银匠3号遗址 在昌德乡立功村李银匠屯北700米处的向阳坡地上, 西距老江身泡500米。
面积东西、南北各约30米。地表散见有石器。采集到的遗物有刮削器、石核等。据当地群众反
映,在耕地、铲地时经常发现此类石块。

  此外,还有红旗泡东站 1号遗址和红旗泡八里岗遗址均在红旗泡东站管理所附近;牛场遗
址在万宝山乡兴农村牛场界内;小岗子遗址在万宝山乡新民村界内;巨宝遗址在万宝山乡巨宝
村界内。

  二、辽金时代遗址

  李银匠1号遗址 在昌德乡立功衬界内、老江身泡东岸的台地上, 南与李银匠屯相接。遗
址南北长、东西窄,面积约为 300平方米。地表散见有辽金时代人类的遗物,遗物多为生活用
的陶瓷器碎片和布纹瓦残片。采集到的遗物有轮制泥质陶器碎片,泥质布纹瓦残片,“宋元通
宝”铜钱。

  李银匠2号遗址 在昌德乡立功村李银匠屯北150米处, 西距老江身泡100米。遗址南北长、
东西窄,面积为 246平方米。地表散见有陶器残片、釉陶残片和布纹瓦残片。采集到的遗物有:
轮制泥质灰陶片,器表上饰有篦齿纹和划纹;绿釉陶片,属辽金时代的典型遗物。据当地群众
反映,遗址处曾出土过陶罐。

  崔花尖2号遗址 在昌德乡立功村崔花尖屯西南约1 200米处的台地上,北距老江身泡50米。
遗址南北长约 100米,东西宽约40米。地表散见有陶片、绿釉陶片和仿定瓷片。采集到的泥质
灰陶片为轮制,上有附加堆纹,质地坚硬。

  小南山古墓群 位于昌德乡西南约5公里处,在乡砖厂新址北300米处大岗上。土岗为南北
走向,中间高,南北渐低,以西是一片沼泽地。因土岗高出四周地面数米,故当地人称“小南
山”。

  1982年冬季,昌德公社砖厂开辟新窑址时,挖出 5具尸骨,未能引起注意,被工人损毁。
1983年 6月,砖厂工人在平整场地时,又挖出20多座墓穴。发现墓穴内有铁镞、铁刀、铜镜等
随葬物。当县文物主管部门人员赶到现场时,墓葬群已被毁坏,无法辨认。根据现场零星散骨
位置的勘察和工人的回忆:

  墓葬群 在小南山的南坡上,东西排列,分前后两排,约有墓穴30处,均为土坑墓。葬式
大部分为直体立葬,头向西北。墓口距地表约1—1.5米,坑内填黑土。墓内有随葬品,每个墓
中均有铁镞,其中一墓穴内有铁刀和铁链,三个墓穴内有铜镜,放置部位大多在肋骨附近。

  收集和采集的出土遗物有铁器、铜器和陶片。铁器有铁饰环。铜器有铜镜 3面,一面为人
物故事镜,一面为仿唐海兽葡萄纹镜,一面为双鱼纹铜镜。陶片为泥质灰陶片,轮制,质地坚
硬。经考证:双鱼纹铜镜系金代典型铜镜,该墓群应为金代遗留。

  青山古城址 民国 2年《安达县志》就有记载,曰:“县城西南二十余里地方,有旧城一
座。周围城垣尽皆颓敝,为砖为土莫能辨明。城之面积一方里有余,亦无城门”。“访问古城
缘起,并未有能详述其事实者”。

  青山古城址 位于卧里屯乡青山村青山屯西 2.5公里处,南距县城约15公里。城北有一条
土路,城南一片碱甸子,东南有一季节性碱泡。

  城址平面近似方形,方向向北偏东约45°。城墙为夯土版筑,城墙基宽约 4米余。东墙残
高约60厘米,长560米。南墙无存,长约433米。西墙残高为85厘米,长515米。

  北墙残高约1米,长约524米。北墙中部有一门,宽21米,外有瓮城,直径约19米。城墙周
长为2 032米。

  城址内北部和东城墙已垦为耕地,城内地势平坦,中有几处微隆的土丘。在土丘局围有陶
片、瓷片、铜器、刮削器等。采集到的遗物有:陶片,属轮制泥质灰陶片,质地坚硬,口沿部
分均为大卷沿;瓷片,有缸胎瓷片和仿定瓷片,均为口沿部分;铜器,为一形状不规则的铜片;
铁器,为一腰形铁块,长约9厘米,重约125克;还有古生物化石、牙齿、石器等。经考证:仿
定瓷片、布纹瓦等均属辽金时代遗物,古城址应为辽金时代遗址。

  三、现代遗址

  六丘坟遗址 六丘坟亦称“肉丘坟”,是六座荒坟, 里面合葬着被日本侵略者枪杀的107
名抗日志士。位于任民镇城东头。

  日本关东军七三一部队安达特别实验场遗址是日本侵略者血腥屠杀中国人民,甩活人进行
细菌武器实验的场所。位于先锋乡八一村鞠家窑屯东1公里处的土包上。地下室已陷为4个大坑,
南部的特别靶场已成为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