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西医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中东铁路局在安达站设铁路卫生所,本县始有西医,
皆为俄籍。民国16年(1927年)成立市立医院1处,从沈阳小河盛东医科专科学校毕业1名西
医,名为苏乔珊,是进入本县的第一位中国西医。大同 2年(1933年),伪满民生部在正亚街建
福民诊所后,西医渐增。西医进入本县后,单独开设诊所,规模小、设备简单,备有少量镇痛、
解热、消炎、止泻等药品,仅能诊治一般伤风、感冒和消化系统常见病和作简单的外伤缝合、
脓包切开等处置。因人们对西医不信任,业务萧条,发展缓慢。伪康德 3年(1936年),全县有
西医生15人,助产士2人。至伪康德9年(1942年)全县西医仅有20余人。
1949年,全县仅有16名西医师,且专业学院(校)毕业者较少,从医学徒出师者多。以后,
国家大力培养医务人员,分配到本县的西医大学本科和专科及中等专业医学院毕业生逐年增多。
1952年,兴山医科大学毕业生1人、中专毕业生4人分至本县。此外,还通过到外地高等院校进
修和举办短期培训班不断壮大西医队伍。迄1984年,已形成队伍庞大、素质较高的西医队伍。
县属各医院和部分基础好的乡(镇)卫生院大都能开齐西医临床科室。手术、化验、放射、病理
等各种诊治器械设备初步配套,外科能做肺、食道、膀胱、肝、肾的部分手术和肿瘤切除手术,
内科能进行窥镜检查,心脏电击复律等。
安达县西医情况表(1949—1984年)
单位:人
续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