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民间传说

第七章 民间传说 异闻轶事

第一节 民间传说




  一、安达的传说

  很早以前,安达还是一个荒芜人烟的地方,后来,一个牧民部落选中此地,在此建立村落。

  一天,部落中一名叫依尔嘎德都的美丽少女,忽然被一阵狂风吹走,落到萨哈林麻木江
(黑龙江)畔,幸被一位姓王的打渔老汉救下。老汉有一个孙子,名叫王敖,臂力出奇。爷孙二
人精心照料姑娘,过了数日,老汉让孙子将依尔嘎德都送回部落。

  途中,王敖对姑娘细心照料,姑娘饿了,小伙子弯弓射飞禽;渴了,舀一勺清泉水,姑娘
顿升敬慕之情。

  一路跋涉,终于到达了姑娘生活的部落,嘎深(村长)和村民们都非常感激王敖。嘎深已从
姑娘爱慕的眼神中,悟出了含意,遂上前对王敖说:“勇敢的年轻人,你来自远方并搭救了我
们的德都,万分感激,不知你是否有意与我们可爱的德都结为安达(朋友)之好呢?”王敖欣然
应允,并把爷爷和妹妹一同接来此地。

  后来,成吉思汗统一蒙古之时,小部落中大部分年轻人都被派往蒙古,依尔嘎德都与王敖
也一同去了,留下妹妹照料爷爷和长辈们,人们十分想念这一对好青年,闲暇之对,便谈起依
尔嘎德都和王敖结为安达的趣事,为纪念这难得的美满姻缘,便将此地命名为安达,一直流传
至今。

  二、八里泡的传说

  前清年间,八里泡水面不过丈八尺宽。这一年冬天,只下了两场小雪,直到五月初五还不
曾落下一滴雨。八里泡旱得只剩中间象盆那样大一块水面,百姓们叫苦连天。一天中午,忽然
下起了瓢泼大雨,一昼夜间,八里泡灌满了水。庄稼得雨借了力,百姓们欢喜异常。有人说下
雨时看到一条黑带子似的东西落入泡中。此后,八里泡生出了鱼。又有人说那黑带子是条龙,
是秃尾巴老李的八儿子。所以,八里(李)泡就此被叫开了,一直到今天。

  三、万宝山的由来

  一个久远的年代,在东北平原上坐落着一个小村庄,这里的人们男耕女织,敬老爱幼,和
睦相处,万小宝就出生在此地,他聪明伶俐,七岁就跟父亲上山种田,十岁能和父亲去打猎。

  这年,忽然来了一个叫黑风怪的怪物,它吞吃牛羊,祸害百姓,安宁的日子被扰乱了。万
小宝的父亲大山武艺高强,身体健壮,他发誓要与那怪物搏斗,替大家除害。临走时对大伙说:
“如果我十天后不回来,那就让我儿子小宝去学艺,再为大家除害。”十天过去了,大山真的
没能回来,人们依照他临行嘱咐,送万小宝去九重山学艺。

  万小宝走了七七四十九天,历尽艰苦,最后终于来到了九重山。他跟白须道长学了斧艺;
跟灰须道长学了钳艺;跟黑须道长学了鞭艺。三年期满,万小宝回到村庄,人们都非常高兴,
向他诉说这三年黑风怪做恶之事。万小宝气愤异常。第二天,来到林中,他首先用斧头砍了黑
风怪的双臂;又用钳子拔掉了黑风怪嘴里的青牙;用鞭子往他身上抽了一百下。不幸的是,拔
牙时不小心,万小宝的手被青牙划破了。在抽完黑风怪最后一鞭时,作恶多端的黑风怪死了,
万小宝也因伤口发作倒下了。

  从此,这里的人们又过上了安居乐业的日子。为纪念万小宝与大山父子俩为民献身的精神,
人们便把这个村庄取名为“万宝山”。

  四、青肯泡的由来

  相传,从前泡子里面住着一条独角龙,每当雾天,人们常见其直立泡中,宛如一根大黑柱;
晴天又常见一匹大青马,在苇塘中奔跑,人们认为是青龙的化身,就在北岸上修了一座龙王庙。
修了庙,倒也风调雨顺,庄稼连年好收成,泡中的鱼儿渐多,岸边的沙子越积越高,渐渐地将
两岸的一座小山给吞没了,却不知此山住着一雌一雄得道多年的两条青蛇精。它们恼怒于独角
龙,化作人形,在两岸烧窑,命名叫“青缸窑”,冬夏不停地取泡中水,泡中的水越来越少。
独角龙只好带着泡中水向东转,百姓见水向东渐渐退去,猜想与青缸窑有关,便给泡子取个名
叫“青赶泡”。

  独角龙走后,二蛇精仍恨岸上百姓,继续烧窑。地皮干裂,庄稼枯死,人们求助于独角龙。
独角龙见此情景,偷偷地将白菜籽撒到泡子里。秋后,齐腰深的大白菜长满泡子,人们高兴地
把白菜砍回家,换来柴米油盐。度过荒年。第二年春天,独角龙又撒下茴麻种。满泡子茴麻一
房多深。百姓们到龙王庙烧香上供感激独角龙,独角龙激动得流下眼泪。泪水化成温雨降下来,
青蛇精见此,遂向空中喷火,火光冲天,独角龙无奈走了,泡子里从此一连十几年不见一滴水。
人们叹道:“青赶泡、青赶泡,这回变成青干泡了。”

  独角龙把二青蛇十几年来给人间带来的灾难,向玉皇大帝诉说。玉皇闻之大怒,派一天神
将二蛇精捉回天宫。

  独角龙又回到青干泡。青干泡不再干枯,水面一天天扩大,鱼也越来越多,岸上的百姓打
鱼、割芦苇,生活逐渐富裕。人们不再把泡子叫“青赶泡”、“青干泡”了,而叫它“青肯泡”。
青,独角龙的青色,即青龙;肯,即愿意。传到现在。

  五、胡仙堂的传说

  相传七八十年前,火石山西岗子到青肯泡之间是一片碱沟,几十里没人烟。岗子上长满荒
草,洼子里满是苇子,野兽生灵经常出没。

  一天,东界一财主从外地骑马归来,行至碱沟时,忽而迷路,猛见一只狐狸钻入苇塘。财
主便想起狐仙显圣之说,随即口念求助狐仙解救、日后必报大恩之词,果真走出苇塘。不久,
便用木板钉了个小庙立在大岗之上。人们听说此事,都传说老仙显圣了。后来,春天着荒火,
木板庙被烧,但其香火仍然不断。

  伪满初期,此地常闹胡子(土匪),经常在碱沟里截车、卸马、绑票。一天,兰西县星火朱
家油房的二掌柜,领着三台大铁车,从站上(安达站)回兰西,刚到青肯泡和火石山的中间,一
伙胡子骑马追来,边追边放枪,二掌柜等慌忙打马快跑。跑了五六里地,发现胡子不追了,都
站在那儿齐刷刷地朝东看。二掌柜等也顺着方向望去,只见东岗上有一只马队朝这边驰来,胡
子调转马头向西南跑去,二掌柜庆幸,铁车快速向东驶去。车到东岗上,可怪的是刚才见到的
马队却无影无踪,于是,二掌柜等便想到狐仙显圣之说。

  为感激狐仙恩德,二掌柜便要为狐仙修个石头庙,以防被烧,他回到家中,找来石匠邵凤
亭,让他给狐狸建庙,石匠用碾砣子做庙的上截,碾盘做底座,庙顶凿成房屋形,还刻出瓦楞
来,正面刻一副对联,上联是“灵光垂庙宇”,下联是“妙法震环球”,庙右侧刻着“石工邵
凤亭”五个大字。刻毕,放置火石山的西大岗子上,庙向南坐北,四周用四个石柱子围起来,
东西又埋两根,算做庙门。从此,人们将石头庙称之为“胡仙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