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后记
编后记
新编《安达县志》历经十载,五易其稿,两次组织编写,伏案寒苦,终于完稿付梓了。十
年间,随着全省地方志编纂水平和要求的不断提高,县志编写工作也经历了一个发展完善的过
程。
第一次编写工作始于1981年10月。是时,中共安达县委成立县志编审委员会,下设县志办
公室,抽调人员,组成临时工作机构,召开第一次地方志工作会议,开展全县性编史修志工作。
第一次编写工作遇到三大难题:一是编写县志属新兴事业,无固定模式,需研究探索;二是安
达县从1906年设治到1946年解放,40年间县存档案多次被毁,可供修志的资料奇缺;三是安达
县建、撤、合、分,政区几经调整,变化频繁,情况复杂,一时难以校准。针对上述问题,县
志办全体人员,一面查阅档案,了解史情,搜集资料;一面熟悉业务,把握体例,精心编纂。
至1984年7月,写成志稿47万字,打印成7个分册,上报省志办申请审定出版。因省统一要求下
限至1985年,加之志稿缺项,未能获准。时值机构调整,人员变动,《安达县志》搁置待续。
第二次编写工作在安达县变市以后开始。1986年9月,市志办归属市政府领导。1987年7月,
市志办定为政府常设机构,按编定员。之后,利用两年时间集中学习方志理论,培训人员,重
新走进市档案馆,全面翻阅档案,再赴哈尔滨、齐齐哈尔、龙江等地及周围市县搜集资料,复
印材料数百万字。1989年6月,汪永贵调整设计县志篇目,增加14篇、58章、153节内容。同时,
制定各编辑岗位责任制,落实任务,开始组稿编写。1991年 1月,重新调整市志编纂委员会成
员,确定副市长张景川为县志主编。同年 5月,各责任编辑完稿,市志办当即组成总纂小组,
由李生总纂,杨谦、林洪章参加。采取一面总纂打印,一面送审的办法,征求意见。一年来,
市志编纂委员会及市级6个班子领导和全市各有关单位的干部群众,共200余人评稿议稿,提出
许多宝贵意见。此间,省志办梁滨久、地志办宫光宇、滕守君等领导先后几次来安达指导修志
工作,解决实际问题。市志办还特邀省志办王全兴、刘恒、市委党史办常太昶修审志稿,帮助
把关。1992年 8月,经过再加工的县志稿,正式送绥化地区志办、黑龙江省志办终审定稿。省
志办副主任王会元,市县志指导处处长梁文玺、编辑关华、编辑杨趾范、副编审柳成栋,以较
快的速度认真审稿,并于 9月亲临安达;地区吕永康,地志办滕守君、刘洪喜也亲临安达,提
出了很好的修改意见。市志办立即修改加工,于10月初定稿。
新编《安达县志》的出版是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市志办
全体工作人员团结战斗、辛勤劳动的成果。值此付梓之际,我们感谢所有关心、支持修志工作
的各界人士。
由于我们编纂水平有限,错误和不足之处难免,企望读者指正,以便下次修志时纠错补遗。
安达市地方志办公室
一九九二年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