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旱灾
第一节 旱灾
1923年,由于去冬雪少,春季无雨,通泉一带严重春旱,大部分地块无法播种,勉强播种
的作物,秋后也无收获。从1952年到1961年连续十年春旱。
1962年繁荣一带从春播到7月8日没下一场透雨,受灾面积51 355亩,绝产17 877亩。
1964年,全县严重春旱,受灾面积达497 000亩。
1965年,全县普遍春旱,受灾面积达316 000亩。
1975年,全县普遍春旱,受灾面积达460 000亩。
1976年,全县普遍春夏连旱,受灾面积达270 000亩,绝产97 000亩。
1977年5月,全县多数地区只降1.5、8.3、8.1毫米的三场小雨,少数地区降水量不足10毫
米。春旱面积100多万亩,重灾面积达418 000亩。
1978年,全县春旱,受灾面积达209 000亩。
1979年,全县旱灾严重,受灾面积达831 000亩。
1980年,全县发生特大旱灾,从5月5日至8月18日的105天时间里,高温少雨,降雨量只有
100来毫米,比历年同期降雨量少175.6毫米,部分农作物枯死,幸存的发育也很缓慢,受灾面
积达892 000亩。
1982年全县遭受罕见的旱灾,干旱时间长,面积大,受灾严重的从立夏到秋,90多天没下
一场透雨。一直干旱的有139个村,占全县总村数的74%;485个屯,占全县总屯数的74.3%;面
积963 00亩,占大秋农作物面积的73.1%。当年平均亩产 135斤,较1981年(亩产261斤)减产近
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