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水灾
第二节 水灾
1932年,全县重涝,水灾为患。
1945年,从7月起全县连降 40多天大雨,小麦全部泡在水中生了芽子,其它大部分农作物
被水冲走或淹死,年收成只有五成左右。当年冬季大雪,有的房屋一夜被雪埋住,房门无法打
开,只好从窗户跳出,在雪堆里挖洞开门。
1951年,从6月末到8月初,通达一带先后降雨40多天,洼地积水 1米多深,矮棵作物全部
淹死,刚抽穗的高粱只露个尖在水面上,泥鳅鱼到处滋生,连车辙沟里都能捉到。这年除高岗
地有点收成,低洼地块全部绝产,年成只有四成左右。
1956年到1958年连续三年全县遭受水灾,受灾面积都在 400 000亩左右。1960年又遭水灾。
1961年,全县遭水灾,受灾面积455 000亩。兴仁公社受灾面积达20 000亩,绝产地块11 200
亩。受灾严重的是树人公社的稻田、长发、利金,兴仁公社的石人等四个大队。稻田大队有两
个生产队被水围上,大道积水一米多深,出门必须坐船,全大队有1 584 亩农田被淹。
1962年,从7月8日开始,连续22天降雨不晴,造成涝灾,受灾面积18 781亩。
1963年,全县春涝,降水量达 112毫米,严重影响春播,夏季降雨继续偏多,致使当年农
业生产歉收,平均亩产只有114斤。
1984年8月6日下午2时至3时,全县普遍遭受暴风雨的袭击,局部地区夹带冰雹。风速一般
达24米/秒,风力8至12级,树人乡在25分钟内,降雨量就达69毫米;通泉乡下的冰雹最大的如
同鸡蛋。这场暴风雨毁坏房屋8 120间,农田作物大面积被刮倒或揪头,受灾面积达549 000亩,
成灾473 000亩,其中有47 000亩接近绝产。同时全县有 22 827棵树被刮断或连根拔起,有16
座桥涵被冲垮,6条路被冲断。这次灾害的直接损失约100多万元。
1985年,全县遭受近几十年没有过的特大水灾。7月18日至 24日,雨量集中,强度较大,
全县平均降雨量209毫米,东部乡镇多达297毫米。全县被淹农田179 000亩,成灾117 000亩;
有98户的228间民房倒塌,37座桥梁被冲垮,5处大、小水库遭到破坏。71座塘坝毁坏,大小树
木 700多棵被冲倒,人畜死亡也有发生。东部通肯河水全部出槽,给人民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严
重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