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清朝以前各历史时期

第一节 清朝以前各历史时期


   唐 虞 三 代

   (公元前22世纪至公元前221年)

   明水之地属



  古代黑龙江地区有三大族系。当时居住在中部的一个民族


族融合而成的,在东北地区有相当长的历史。周宣王时,曾于








   秦、汉、三国时期

   (公元前221年至公元280年)

   明水之地属夫余

  公元2世纪,



  秦朝时期,夫余国东接肃慎,西临东胡,南至中原和高句骊。西汉时,“夫余国在玄菟(今
辽宁沈阳东郊上柏官屯)北千里, 南与高句骊、东与挹娄接,西与鲜卑接,北与弱水(黑龙江)
接,地方二千里,本涔地也”。(《后汉书,夫余传》)。东汉时,鲜卑西移,夫余占领大兴安
岭以西,张广才岭以东。三国时,夫余受鲜卑檀石槐部的进攻,西北大片领土丧失,东部挹娄
人奋起反抗,摆脱了夫余人的奴役,直接朝贡魏朝。纵观从秦到三国这个历史时期,夫余国主
要占据今松嫩平原地方。明水之地,当时属夫余。


   晋、南北朝时期

   (公元265年至589年)

  明水之地两晋时仍属夫余,南北朝时属豆莫娄

  两晋时期,夫余移属前燕,前燕灭亡,又改属前秦及后燕。到了南北朝时期,夫余国灭亡。
夫余之地,南部为勿吉所占,北部为豆莫娄所据。

  豆莫娄在勿吉国北千里,去海六千里,旧北夫余地,在室韦之东,东至于海,方二千里。
大体上是松花江以北,嫩江以东的松嫩平原为其分布地。

  明水地区在两晋时,仍为夫余所辖;到南北朝时已属豆莫娄。


   隋 朝 时 期

   (公元581年至618年)

   明水之地属南室韦

  室韦与靺鞨等民族共居黑龙江地区。室韦又称“失韦”、“失围”,是我国东北古老民族
之一,与鲜卑同出一语(方壮猷《室韦考》)。南北朝时期居住在黑龙江、齐齐哈尔等嫩江以西
的地区。隋朝时室韦族处在原始社会末期,共分为五个部落,广泛分布于贝加尔湖地区和黑龙
江、嫩江流域,明水地区当时为室韦之部南室韦所辖。


   唐 朝 时 期

   (公元618年至907年)

   明水之地属室韦都督府

  从隋到唐,室韦的地域不断扩大。所属部落由原来的 5部分改为20余部。为了加强室韦的
统治,唐初设师州以辖契丹、室韦,后又设置室韦都督府,隶属于河北道平卢军节度使。豆莫
娄在唐时仍属于嫩江下游东岸及呼兰河流域至乌裕尔河一带。豆莫娄虽不是室韦之一部,但归
室韦都督府管辖无疑。明水之地,当时属室韦都督府。


   辽、宋、金时期

   (公元907年至1234年)

   明水之地属东京道

  辽朝建置五道统治国家,明水地区当时属东京道突吕不室韦部(属东北路统军司)。

  金朝是女真族完颜部首领阿骨打在抗辽斗争中建立起来的。金灭辽后,继续向南发展,女
真族有20多个部。金灭辽后,设四路统治东北。上京路治所会宁府,辖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市
区及整个松花江和绥化地区,还包括嫩江地区东部和牡丹江地区南部。在会宁府境内有一个较
大的垦区——率·督畔窟之地。率·督畔窟之地在《金史兵志》中称率·忽拉温之地,在夸呼
兰河上游和通肯河流域。明水在金朝时属上京路会宁府率·督畔窟之地。


   元 朝 时 期

   (公元1206年至1368年)

   明水之地先后属乃颜故地、辽阳行省开元路、水达达路

  成吉思汗在统一塔塔儿、弘吉拉等部落后,于1214年分封诸王。其三弟帖木哥斡赤斤所得
之封地最大,几乎占东方诸侯之半。其分地在蒙古东北面界外。自此而北,乃颜故地,曰阿八
喇忽。产鱼,立城,定名肇州。元时肇州在今肇东八里城,其辖境在松花江北岸。帖木哥斡赤
斤封地在今松花江以北,西隔大兴安岭与赤哈萨儿分地相邻,位于蒙古东北面界外,即今嫩江
流域,直至外兴安岭以南地区。乃颜也称纳延,是铁木哥斡赤斤之玄孙,袭其曾祖的封地。乃
颜曾修建一座城堡,历史上素称乃颜故城。此城在通肯河头道沟南,即明水县东部繁荣乡古城
屯,至今遗址尚存。

  由于忽必烈改革蒙古旧制,引起了一些蒙古旧贵族的激烈反对,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乃
颜等诸王在东北进行一次大规模的叛乱。忽必烈御驾亲征,历时 3个月,乃颜被擒,叛乱平息。

  这次叛乱平息后,元王朝置行省及路等行政机构管辖诸王封地。东北地区主要归辽阳行省。
黑龙江之地,属辽阳省开元路。开元路在元初时管辖范围很广,几乎包括今吉、黑两省及苏联
的东西伯利亚和沿海地区(见《元一统志》)。

  为了加强对女真族的统治,元朝于1312年设置了水达达路。从此,松黑两江下游,西从肇
源、肇东以北及齐齐哈尔以东,均属水达达路。

  整个元朝时期,明水地区归属为三个阶段:诸王分地时,为帖木哥斡赤斤封地 (即乃颜故
地),乃颜叛乱平息后,属辽阳行省开元路;水达达路设置后,属辽阳行省水达达路。


   明 朝 时 期

   (公元1368年至1644年)

   明水之地属奴儿干都司兀者右卫

  明朝废除了元朝的行省制度,在内地设置了两京和13个布政使司,在边疆地区设置了许多
都司、卫所和属部。于东北地区废除了元朝的辽阳行省,设置了辽东都司、奴儿干都司及若干
个属部。黑龙江地区都为奴儿干都司所辖。奴儿干亦作耦儿干、弩而哥、纳里干,清人称为尼
噜罕(满语“图画”之意),其位置在距黑龙江口 150公里的特林(今在苏联境内)。元朝曾在此
设奴儿干征东招讨司(又称奴儿干征东元帅府)。它不仅是元朝管辖极东北地区的军事重镇,而
且是元朝流放犯人的地方。明朝在此设奴儿干都司,管辖整个黑龙江地区,其辖境西起斡难河,
北至外兴安岭,南接图们江,东北越海至库页岛。奴儿干都司下设很多卫所,明末时卫所多达
422个。兀者右卫在呼兰河西北同河 (即今通肯河) 流域。明水之地.在明朝时期属奴儿干都司
兀者右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