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耕作制度

第二节 耕作制度




  明水县传统的耕作制度是一年一熟的三圃轮作制。建国后,随着生产关系的改变和生产力
的提高,耕作制度有了新的变革,其演变过程:

  第一,继承固有耕作制阶段。从建国后到1954年,一直继承固有的耕作制度,主要特点是
全部垄作,耕地时用木犁直接破旧垄合新垄,这种扣垄(或搅垄)的土壤耕作,每个轮作周期中
只能进行一至二次。一般大豆、玉米实行扣种,高粱、谷子


或两



  一、轮 作:玉米 高粱 谷子

   土壤耕作;扣种



   施 肥:底肥 无肥 有时攄口肥

  二、轮 作:玉米 高粱 谷子 小麦

   土壤耕作:扣种



   施 肥:底肥 无肥 有时摅口肥 无肥

  三、轮 作:大豆 高粱 谷子

   土壤耕作:扣种



   施 肥:沟施底肥 无肥 无肥

  第二,改革发展阶段。这个阶段从1952年起到1966年。

  1、由于推广新式马拉农具,小麦出现了平播, 谷子增加了田间管理。此时农作物轮作以
四圃轮作为主。即玉米、高粱、谷子、小麦。土壤耕作玉米扣种,播种同时进行垄翻,合成新
垄等项作业,高粱、谷子


搅垄。施肥制仍然是四年一茬底肥,一茬口肥,底肥跟玉米、口肥跟谷子走。在谷子这项作物
上由于推广了等距宽播、攄施口肥、间苗保苗等措施,粮食单产有了显著的提高。

  2、小麦推广抗锈品种,机械平翻平播,玉米推广刨埯种。 轮作仍以四圃轮作为主。问题
是小麦种到谷茬上,易受春旱威胁。

  3、从1964年到1966年,推行了谷子、高粱垄上分条播, 在此阶段仍是四圃轮作,这个时
期玉米消灭了原垄种、扣种,一律改成秋打垄或春打垄,刨埯抓把粪,大豆扣种,小麦平翻机
引平播,高粱、谷子原垄



  1958年以后,曾由于瞎指挥,盲目推广一些不成型的措施,如大搞秋翻春整,盲目推广深
翻地等,给生产带来一些损失。

  第三,十年动乱与调整巩固阶段。从1966年以后,本县的耕作制度出现了改变频繁,原有
耕作制度被打乱,新耕作制度又建立不起来的混乱局面。播种方法上套、复、串、大镶边、盲
目间作,作物比例构成也很混乱,由于不合理的问作,出现了调茬不合理的现象。从1973年开
始试种平播谷子取得成功,使谷子产量显著增加。在土壤耕作措施上,加入深松,使土壤耕作
由原来垄平结合发展到垄作、平作与深松结合的耕作制。这期间大面积推广了化肥,在施肥上
使农肥与化肥、底肥、口肥和追肥这两者密切结合起来。

  1977年以后,在总结过去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从实际出发,对部分大队的耕作制度进行了
调整,主要是重新规定了各种作物比例,以四圃轮作为骨干,建立稳定的轮作制,即按总播种
面积比例计算,在轮作中注意小麦避开谷茬,高粱、谷子不重茬不迎茬,甜菜后作尽量安排谷
子、糜子等作物。

  1980年根据经济作物面积扩大的特点,在轮作制中把甜菜、向日葵也纳入了调茬口作物之
中。在土壤耕作上,依据播种施肥要求,玉米种在起垄的地块上,坐水种推行双株、刨埯种单
株,第一次中耕实行垄沟深松。谷子、糜子、高粱平播的一律秋翻秋整,


菜一律中耕深松,谷糜茬全部秋平翻。在施肥上,小麦实行翻前施底肥或播前


施化肥为种肥,玉米除口肥外普遍追肥。其它平播的作物也普遍用化肥做种肥。这个时期的轮
作、耕作、施肥制有了新的改进,其形式有:

   第一种形式(占面积50%)

  轮 作:小麦 甜菜 糜谷 亚麻 玉米
其它

  面积比例:10% 10% 10% 8% 10%
2%

  耕作与施底肥:甜菜。等距埯种,抓把粪坐水种(粪中混合磷肥),生育期追肥。


时深松垄;亚麻。 7.5公分往复播,化肥做种肥。其它按2%面积要求,上年秋起垄,并结合进
行垄底深松。亚麻收后搅垄,垄底深松,其它不动原垄;小麦。上年秋耙茬,播前耙肥,收获
后平翻,垄底深松,成垄后随即镇压。播种时用化肥作种肥,一比二的氮、磷混施;糜谷。原
垄耕种,播种时施口肥,收获后平翻,整平压实,并结合整地耙肥;玉米。等距刨埯坐水、施
口肥,生育期追肥,中耕时



   第二种形式(占面积50%)


  轮 作:玉米 葵花 谷子 小麦 高粱
甜菜 其它

  面积比例:10% 8% 10% 5% 10%
2% 5%

  耕作与施底肥:玉米。刨埯抓把粪坐水种,头遍中耕深松垄沟,生育期追肥;葵花,甜菜。
刨埯坐水种,施口肥,收获后轻重耙结合灭茬,并耙肥;谷子。45公分双条播,化肥做种肥,
收获后平翻,下年不种小麦的秋起垄,垄底深松;小麦、葵花。小麦播法同前,收获后深松起
垄,葵花原垄不动;高粱。垄上双条播,施口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