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节 疫病防治

第三节 疫病防治




  畜禽疫病主要有马鼻疽、流脑、传贫、牛羊猪口蹄疫、布氏杆菌病。猪有猪瘟、丹毒、肺
疫。禽有鸡瘟、霍乱以及畜禽寄生虫病等,威胁着畜牧业生产的发展。

  马鼻疽 解放前就曾散在性发生。解放后一直在流行,范围较广,遍及全县。为了控制疫
情扩散,1955年全县即用鼻疽菌素进行检疫,1956年,开始用土霉素盐酸盐进行试治。1958年
扩大到全县普治,治愈率达94%。以后年年普检,随检随治,到1964年基本消灭此病。

  马流脑 于1957年开始发生,到1961年基本杜绝。

  马传贫 1965年发生,蔓延全县。对这种病采取了综合性防治措施,1981年得以控制。

  口蹄疫 于1952年和1963年先后发生两次,病势严重。染病牲畜重点是牛,其次是羊,个
别地方猪也有发生。到1964年就得到了控制。

  猪三大疫病 (猪瘟、丹毒、肺疫)从建国初期就开始防治,到 1965年基本实现了无瘟县,
1980年为消灭畜禽四害,坚持定期注射,开展常年补针,做到无病先防。到1985年已连续 6年
实现“四无”县,即无猪瘟、无肺疫、无丹毒、无鸡瘟。

  另外,对其它畜禽传染病的防疫、检疫,如布氏杆菌病、禽霍乱、牛结核等都采取了防疫
注射等综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