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农场
第一节 农场
1950年前,有胜利区毛家烧锅、冯家围子,崇德区辽阳岗、战家屯,通泉区王小铺,古城
区洪家沟,兴仁区大牛角,城区八井子等8处农场。这8处农场原归公安部队经营。1949年冬公
安部队撤出农场,1950年交给县农业科接管。后经过整顿,先后合并为5个农场(有胜利、崇德、
八井子、洪家沟、王小铺),再加上原由农业科隶属的稻田农场(稻田大队)和示范农场,共有7
个农场。
1952年秋通过整顿,保留了八井子、洪家沟、稻田、王小铺、示范和胜利 6个农场。1953
年撤销了胜利、八井子两个农场。1961年冬撤销稻田农场,保留了洪家沟农场(第二良种场)、
王小铺农场(第一良种场)、示范农场(农业科学研究所)等3个农场。
随着农业事业发展的需要,相继建立了果树示范场和第三良种场。从建良种场到80年代初,
为全县农村培育出优良品种835.8万斤,为农业生产做出了一定贡献。
一、第一良种场
第一良种场位于明水县城东北23公里处,通泉公社东,北与拜泉县保丰公社光辉大队接壤。
现有耕地面积3 820亩,人口450人,职工85人。该场于1947年由县公安部队在王小铺村的范家
屯建场,为当时部队的粮食生产基地。1950年,改名为第一农场。1961年为了扩大良种繁殖,
经县人民政府批准,改名为第一良种场。1963年秋,农场从范家屯迁出重建新场。
二、第二良种场
第二良种场位于明水县东北27公里处,在繁荣公社境内,人口430人,现有职工 86人。该
场于1947年由县公安部队在洪家沟屯开荒建成。1949年改场名为第三农场。1961年经县人民政
府批准,改名为第二良种场。
三、第三良种场
第三良种场位于崇德公社西部,离县城38公里处,建于1976年。南邻崇德公社光华大队,
东靠茂盛大队,北依发展大队。耕地面积1 500亩,人口245人,职工68人。这个场原系第一良
种场的一个分场,1976年开垦荒地650亩,1978年改为第三良种场,实行独立核算。
四、果树示范场
果树示范场位于县城东南 1公里处。1974年,由县城北迁往团结公社向荣大队境内,占地
面积680亩,有职工32人,其中管理干部5人。
果树示范场的前身是伪满时期日本人经营的小果园,有果地15亩。解放后,设专人管理。
1961年成立果树指导站,果树面积扩大到 360亩。1971年更名为明水县果树示范场。根据果树
事业的不断发展,需要扩大经营范围,经县人民政府批准迁到现场址。自建场以来,生产的果
树品种有大苹果“锦红”等87个品种;小苹果“黄太平”等30个品种;李子“跃进李”等20个
品种;杏子“365”等18个品种;葡萄“红香水”等15个品种;梨“早酥生”等 10个品种;毛
模桃1个品种。
1961年至1981年,21年间共培育出苗木17.1万多株,解决了农村 334亩地的果园用苗。生
产鲜果67.2万斤。1982年当地自产的大苹果开始进入市场,每年上市鲜果可达10余万斤。
80年代果树栽培技术已取得了显著的成果。1980年园艺师梁彤亲手培育的大苹果匍匐栽培
技术试验成功,并在明水县安家落户,此项技术获省优秀科技成果二等奖。与此同时试验的小
苹果腹接大苹果;李子春播前沙藏法;山丁子大垄栽培等技术都获得了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