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集体工业

第二节 集体工业




  在国民经济恢复即将结束时期,党中央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本县对私营工商业进行了
社会主义改造,此时出现了集体手工业。生产的产品主要有铁木农具、家具、皮革制品、毛皮
制品、柳编制品、被服等品种。经过三年“大跃进”,到1961年,全县集体工业企业发展到37
户,有社员、职工2 130人,工业总产值达到395万元。在国民经济调整时期,按照“调整、巩
固、充实、提高”的方针,本县对集体企业的所有制、生产规模、生产项目、组织形式等进行
了调整,关闭了1户,合并了7户,停产了7户,精简职工179人。到1963年,全县有集体手工业
户29户,职工、社员1 678人,完成工业总产值461万元。经过调整,生产实力有很大提高,到
1966年全县有集体企业24户,职工、社员1 884人,工业总产值195万元。1969年贯彻“小而全”
的方针,掀起大办“五小工业”的高潮,又先后办起珍珠岩厂、实验厂等集体企业30户,职工
达到2 652人,工业总产值达到331万元。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贯彻“调整、改革、整顿、
提高”的方针,1979年对全县集体工业企业进行了全面整顿工作。经过调整,使企业的产品数
量和产品质量都有很大提高。1978年大批上山下乡知识青年返城待业以来,本县根据中央关于
“广开门路,搞活经济,实行劳动部门介绍就业、自愿组织起来就业和自谋职业相结合”的方
针,实行国营单位办集体企业,集体单位办企业,群众集资办集体企业,办农副基地和青年合
作企业及自谋职业。到1985年全县有集体企业79户(其中有青年集体企业15户),职工人数2 223
人(其中安排待业青年653人),完成工业总产值1 098.4万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1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