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主要工厂 一、明水糖厂
该厂坐落在明林公路南侧,距县城2公里处。1975年筹建,国家投资1 676万元,1979年建
成投产。设计能力日处理甜菜500吨。
厂区总面积22公顷,总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有2个生产车间 (糖车间、酒精车间),2个
附属车间(发电车间、修理车间)。有职工918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44人。
制糖的生产过程均采用从丹麦引进的包头糖机厂加工的 DDS连续浸出器;清净工段采用了
渐进式矛灰先进工艺;在成糖部分采用了上海产的1250B全自动分离机。有深井3眼,供水有余,
有发电车间,背压式汽轮机1台,装机容量1 500瓩;锅炉 2台,总蒸发量每小时30吨,还有维
修机加设备,车、铣、刨床和运输汽车等,固定资产原值达到2 132万元。1985年产白糖8 390
吨,完成工业总产值110.9万元。产品运销到江苏、上海等地,深受用户欢迎。
1981年7月,国家又投资170万元,进行设备改造,由日处理甜菜500吨,扩建为700吨,增
加了切丝机、密压机、袋滤箱、结晶罐等设备。生产的品种也由白砂糖改为绵糖。
在发展生产的同时,相应地办了些福利事业。建家属住房 7 000平方米,厂部设置了倒班
室、招待所、卫生所、托儿所、俱乐部等福利设施,建筑面积2 416平方米。
二、上海冠生园食品厂明水联营厂
该厂位于县城内东五道街与南五道街交接处,经黑龙江省和上海市批准。1981年 6月筹建,
1982年10月竣工投产,投资总额300万元。厂区占地面积为2.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 1.5万平方
米。
生产过程全部采用先进的糖果乳粉成品、半成品成套加工设备;有一套葡萄糖生产线,两
套硬糖生产线,两套花色糖生产线,‘四套奶糖生产线,一套固体饮料生产线,两套巧克力生
产线,一套乳制品生产线,生产能力为日处理鲜奶40吨。维修设备也较齐全,有车、铣、刨、
钻床7台和运输车辆6台,水、电、汽配套。拥有固定资产原值569万元。1985年全厂有职工1 510
人,其中工程师1名、助理工程师8名、技术员9名。年生产各种糖果4 500吨,工业总产值达到
1 478万元。
主要产品为糖果,分软糖、半软糖、硬糖三大类,58个品种。还有乳粉、固体饮料、葡萄
糖等产品。产品质量经过检验符合国家标准,工艺独特,配方先进,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并有
奶糖远销新加坡、马来西亚、港澳及苏联等地。还有金龙奶糖、克雷姆软糖、花生牛轧,均为
省内优质产品。
福利设施有托儿所、卫生所、职工食堂、俱乐部、图书室等。
三、明水县制酒厂
该厂位于县城东风街、南四道街路南。1946-年,在没收三家地主私营烧锅的基础上,建
立地方国营明水县制酒厂。利用当时厂房,生产设备进行生产。留用工人60名,当年生产白酒
100吨。
1956年用自筹资金改造设备,增加班次扩大生产。1958年县投资5万元,安装1台锅炉,改
变了传统烧大灶的旧方法。车间经过翻修,生产由小班变大班,人员增加到 106人,年生产白
酒 200吨。1964年把地方土糖厂,淀粉厂并入酒厂,迁往原糖厂地址(现在地址),利用原厂房
17间,还投资10万元,新建厂房22间,库房 10间,建筑面积1 172平方米。同年又将手工业的
糖果厂并入酒厂。生产软、硬糖果和冰棍。
1968年,生产班次由二班,增加到四班,职工增到180人,年生产白酒509吨,糖果40吨,
冰棍 200万支,生产汽水2 000瓶,装瓶酒2 000瓶。1973年食品车间分出,成立食品厂。1981
年,把关闭的造纸厂并入酒厂,县集资90万元,扩建了厂房,修建了车间,装上挖窖机、开凉
机和通风晾

机,生产由4班猛增到8班。1985年全厂总占地面积40 900平方米,建筑面积10 500
平方米,固定资产原值达到194万元,职工243人,年产白酒800吨,工业总产值119万元。
四、县米粉厂
该厂坐落在东三道街,北二道街交接处。1946年,由私人合股经营的春生米厂改建而成。
当时为发电厂的一个车间。1951年改为动力机械制米,加工各种杂粮米。
厂区占地面积7 000平方米,建筑面积5 392平方米。生产能力逐年扩大,1948年增添苏制
中型制米机2台。1956年厂内分设制米、制油两个车间,分别有制米机和人力螺旋榨油机6台,
年产植物油3.94吨,杂粮米1 071吨,工业总产值完成 74.6万元。1978年改革了生产工艺,更
新了设备,把旧式磨粉机换成MY液压磨粉机4台,砻谷机3台,碾米机6台。年加工杂粮米632吨,
面粉7 296吨。工业总产值完成300.2万元。到1985年,有职工100人,下设米、粉、副产品3个
车间,有磨粉机、砻谷机、碾米机等专用设备13台,固定资产原值155万元。生产杂粮米4 289
吨,面粉7 994吨,还以副产品加工玉米脐油126 吨。完成工业总产值432万元。
五、制油厂
该厂位于米粉厂道南,东正大街路北。建于1947年,是油米厂的一个车间,1974年,油米
厂分建为制油、制米2个企业。厂区占地面积20 224平方米,建筑面积7 400平方米,1977年进
行了工艺改革,安装了籽仁分离机,加工葵花籽。1978年人员增加到 100人,生产设备进行了
改革,安装上4台200型和202型榨油机,实现了机械化、半机械化作业。日加工量由原来 14吨
增加到24吨,年加工植物油776吨。到1985年,有职工 162人,生产植物油2 800吨,工业总产
值完成585万元。
1985年食品工业各厂情况统计表
单位: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