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主要产品 食品工业的产品,随着企业的发展,设备的增加,工艺的改革,不仅在品种上有了增加,
而且花样也有更新。1949年只能生产成品粮食、食油、白酒、糕点、酱醋五大类。到1958年仅
糕点一类就有8个品种。1965年粮油、制酒、糕点、酱、醋等6类20种,到1985年食品工业达到
50个品种。
历年食品工业主要产量统计表
续表
附:省属工业——明水淀粉厂
该厂位于县城东大街路南。1959年,由省商业厅投资兴办,总投资为 400万元,厂区占地
面积18.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7万平方米。
全厂现有职工574人,分设5个车间,主要生产玉米淀粉、土豆淀粉。生产设备和工艺,都
比较先进,有50立方逆流浸泡罐12个,立式锤破碎机和砂轮研磨机、美国引进曲筛、蝶片分离
机、卧式自动离心机和汽流干燥等设备。厂内水、电、汽配套,4眼深井,电力装机容量1 500
瓩,自备300瓩柴油发电机组一套,锅炉4台,蒸发量12吨。维修机加设备 8台,运输汽车10台。
有固定资产原值450万元。年产玉米淀粉8 000吨,土豆淀粉 4 000吨。是省内骨干生产厂家之
一,为国内国外市场提供了大量商品。
产品主要供应全省商办糖果的填充料、肉食加工和市场淀粉的需要。马铃薯淀粉1981年曾
荣获国家银质奖章,并销售到东南亚。
1960年至1962年三年困难时期,基本建设战线压缩,拨款停止,造成了生产设备不配套,
生产能力没形成,省政府决定维持生产。
1966年,省投资打两眼深井,解决工厂生产用水不足的问题。在生产设备上添平补齐,基
本上形成生产能力,土豆淀粉和粉丝不仅供应国内市场,而且“天鹅牌”马铃薯淀粉还出口,
在国际市场上与荷兰“飞车牌”淀粉相媲美。粉丝的质量接近国内同类产品标准。1968年,省
把企业下放给县,原料更为不足,加上又是“文革”期间,生产困难重重,连年亏损。1972年,
省收回淀粉厂,根据生产状况,将粉丝车间改成玉米淀粉车间。从此,淀粉厂有玉米淀粉和土
豆淀粉两个主要品种。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生产形势日趋好转。1978年生产淀粉4 380吨,是上年的1.3倍。
1980年10月份,接待了日本淀粉考察团。到1985年,有职工574人,生产淀粉5 304吨,工业总
产值完成356万元,利润105万元。
在工厂生产发展的前提下,加强了职工生活福利事业建设。现有医务所、理发所、托儿所
各1处,建家属宿舍10 315平方米。1980年翻建了小学校舍,改善了办学条件,并有80%的职工
搬进新房,用上了自来水。
淀粉厂的主要产品,建厂初期生产土豆淀粉、粉丝;1962年后,搞多种经营,生产酱油、
冰棍、罐头。1975年以来只生产玉米淀粉、土豆淀粉两个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