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加工业 明水县乡镇企业中的加工业主要有米、面、油加工,酿酒以及马铃薯加工,皮革加工和服
装加工等。
一、米加工
1950年以前,农村粮食靠石碾和石磨加工。50年代中后期,实现合作化。成立人民公社以
后,畜力碾磨制米才逐渐被机械制米所取代。1958年,县内有社办磨米厂3处(兴仁、爱国、崇
德),制米车间3处(双兴、光荣、胜利),到1985年粮油加工点遍及全县各地。
二、面加工
1980年前,农村社员吃面大量的需要到县米粉厂加工,小量的靠大小队的小磨面机加工。
1980年,双兴公社建一座班产面粉 1万斤的中型面粉厂。1982年底,通泉、通达、友爱相继建
成3座面粉厂。与此同时,树人、光荣等公社也已着手筹建。到1985年,乡镇已办起面粉厂6处。
三、油加工
主要以大豆、葵花籽、亚麻籽、小麻籽为原料。榨具已由千斤榨、手搬杠发展到液压榨。
到1985年,除繁荣综合厂榨油车间采用冷榨外,其它社办油坊均用液压榨法制油,为群众带料
加工。
四、酿 酒
1985年,兴仁、繁荣、爱国、崇德、通达等公社都办起了季节性生产白酒的酒厂,还有双
兴、胜利办起制酒车间,因原料不足而先后停产。1978年根据国务院批转商业部规定,允许公
社采集利用野生原料、农副产品余料办酒厂之后,社办制酒业得以恢复和发展。 1982年共有7
个公社办起酒坊。到1985年减少到两处。
五、马铃薯加工
本县是我省马铃薯主要产区县份之一,具有马铃薯加工的资源优势。开粉坊是农民的一项
传统副业。1958年,有兴仁、通达等5个公社办起了淀粉厂,双兴、胜利等公社办起了淀粉车
间。到1985年,全县有乡镇办淀粉厂5处。
六、皮革加工
农村皮革加工主要是为农业生产服务的车马挽具。合作化时期,有兴仁、通达、崇德公社
办起了皮革加工小组,在铁业社、综合社领导下进行生产。到1985年共生产车马挽具15 100件。
七、服装加工
合作化以前,农村各地有些裁缝在当地自开店铺,进行服装加工个体经营。合作化后,兴
仁、通达两个公社把个体户组织起来,成立两处被服社。崇德综合社内设被服车间,除继承传
统经营方式,采用来料加工外,又与商业部门挂钩,给供销社加工订货。1958年“大跃进”期
间,有些公社为了扩大企业规模,把按行业经营的手工业社合并成综合加工厂,把被服社变成
了综合厂的一个车间。到 1985年,有双兴、东兴、永兴、通达、兴仁、育林、崇德、繁荣等8
个公社的综合加工厂内设有被服车间,年加工各式服装9 000余件。
乡镇加工业基本情况表 单位:万元
全县乡镇企业所有制形式及分布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