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公路建设

第二节 公路建设




  一、路 面

  明水公路建设始于民国年间。县境内有通往各邻县的公路3条,54.1公里;县乡道路4条,
99.5公里。

  伪满时期,日本侵略者出于政治上瓦解、经济上掠夺之目的,于康德2至3年(1935年—1936
年)曾招大批民工修筑境内公路,但路况均无明显改观。

  1949年后,全县公路建设得到迅速发展。1958年5月23日到6月 2日,全县动员15万个人工
日,只用10天时间,完成了土方72万个,共修筑道路 48条,601.7公里。当年实现了公路网。
1967年由省交通厅投资7万元,修筑三级渣油路面1条(明水一青冈),这是本省第一条黑色路面。
到1985年,全县共建二级公路1条,三级公路2条,四级公路7条。

   建国后公路建设情况



  二、桥 梁

  民国初期,明水主要道路上只架有简便土木结构小桥。

  伪满期间,康德 2年(1935年),分别在各条道路上修筑带有护栏杆的木桥16座。康德 3年
(1936年),又分别架设带有护栏杆木桥15座。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政府非常重视桥梁建设。1949年至1958年,专项拨款修复了
伪满期间遗留下来年久失修的桥梁。1963年开始建造永久性桥梁。到1985年,全县共有永久性
桥梁25座,半永久性桥梁3座,木桥1座,总计桥长557.08米。

   1985年全县公路桥梁情况表



  续表



  三、涵 洞

  解放前,县境内有桥无涵。建国后,分别在主要公路上设有木涵洞。1964年6月开始在明
水至依安公路上设永久性涵洞。至1985年,全县境内各主要公路上共设涵洞31道。

   全县涵洞建设情况表



  四、路边沟

  民国4年(1915年),明水境内在通往青冈县道路两侧挖路边沟25公里。

  伪满康德3年(1936年),明水至安达、明水至拜泉、明水至青冈的道路两侧挖边沟3条,宽
3尺,深2尺,全长92公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凡修路就挖有边沟。1949年至1957年共在境内 7条公路两侧挖路
边沟153.6公里。至1985年,全县境内公路两侧挖路边沟929.55公里。

  五、护路林

  民国时期,明水境内路旁无护路林。

  伪康德4年(1937年),明水境内分别在通往各邻县和乡村的7条道路两旁栽植了杨树、柳树、
榆树共11万多株。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年至1958年,在全县 48条、全长601.7公里的道路两旁植树
231 440棵。 1964年以后,由省拨给公路绿化费,扩大了各条公路绿化里程。至1985年,全县
共植护路林413万多株。

   各线路护路林情况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