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五节 客货运输

第五节 客货运输




  一、畜力运输

  解放前,明水县货物运输,来往行旅均依赖马车往返于各地之间。客运、货运量很少。

  新中国成立后,1956年,通过组织个体畜力运输户走合作化道路,以车、马入股的组织形
式,成立了明水县光明运输社。有社员50人,有马车51台,年运输货物2 150吨。

  1962年划归交通局领导。

  1977年,将光明运输社改为明水县第二运输公司,为集体所有制单位。

  二、客 运

  明水客运始干民国17年(1928年)。民国 18年(1929年),县城内设有增成、东升、运泰等4
户私人经营的汽车公司,除自家使用,还在县内搞客运营业。

  伪满时期,只有1台小客车,唯秋冬两季载客。

  解放初期,本县私人经营客车2台。1949年成立运输公司,有客车2台。1951年有客车 3台,
往返于明水至安达、明水至拜泉、明水至通达、兴仁、崇德之间,年完成客运量18 000多人次,
客运周转量143万人公里。1978年,有大型客车 17台,年完成客运量67万人次,客运周转量达
2 548万人公里。1983年开始有个体户经营客车1台,到1985年增加到23台。开往各地的客车每
天共有29次班车,长途汽车线路8条,农村汽车线路 14条,农村公路沿线设站19个、点47个。
个体户经营客车4台,设站、点49个,年完成客运量4 950人次。

   1985年客运路线情况表



  三、货 运

  解放前,本县的货物输入输出,主要靠铁木制的畜力车,多以安达、拜泉、海伦等县为往
来运输之要地。

  新中国成立后,1949年在原联合社的基础上,成立了明水运输公司。1950年省外贸局调来
明水9台货车。其中2台代管。从此,明水县有了第一批货运汽车,开始为城乡运送各种货物。
1963年以后,县社系统、商业系统、工业系统的一些单位,也相继购进一些货车,各自设专业
车队。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社会车辆不断增加,1980年共有大、小型载货汽车
450台,全年货运量 40.4万吨,货物周转量达2 265万吨公里。到1985年全县共有载货汽车466
台,完成货运量285万吨,货运周转量2 150万吨公里。

   1951至1985年公路运输客、货运情况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