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六节 宣传工作

第六节 宣传工作




  一、宣传机构 1946年 8月,中共明水县委正式成立时,未设宣传部。宣传工作由政治处
主管。1947年7月20日,县委正式成立宣传部,设部长1人、副部长1人、宣传干事3人。1958年,
宣传部编制扩大,设部长1人、副部长 2人、干事7人。此时内设3组1室:宣传组、通讯组、科
技组、理论学习室。同时,县直各党委和农村各公社党委,也都配了专职或兼职的宣传委员。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宣传部机构被砸烂,领导被夺权,干部被调离,党的宣传工作
处于瘫痪状态。1967年,明水县革命委员会成立,在政治部内设宣传组,设组长1人、副组长2
人、组员5人。同时成立了明水县毛泽东思想宣传委员会,设主任、副主任各1人、委员17人。
下设办公室,配专职工作人员 5人。1973年,党的组织得到了恢复,县委宣传部重新设立,设
部长1人、副部长2人、秘书1人、干事13人。宣传部内设 3组1室:宣传组、报道组、统战组、
理论学习室。农村各党委配专职宣传委员和宣传干事各1人,县直各党委配兼职宣传委员1人。
1979年统战部分出单设,宣传部机构扩大,设部长1人、副部长2人、宣传干事19人。宣传部内
设4组1室:秘书组、社会宣传组、党员教育组、通讯报道组和理论学习室。1983年,为适应两
个文明建设的需要,宣传部增设“五四三”办公室,配专职工作人员 3人。到1985年末,宣传
部设部长1人、副部长2人、干事14人,下设5组2室:秘书组、社会宣传组、党员教育组、文化
工作组、新闻报道组、理论学习室和“五四三”办公室。

  二、理论学习 县委从1958年开始设理论学习室,负责抓干部、群众的理论学习。1967年
9月,县革委成立了毛泽东思想宣传委员会,取代了学习室的工作。 1973年恢复了学习室,具
体管理全县干部、群众的理论学习工作。从1970年开始,全县各级党组织均成立了理论学习小
组,县委成立了中心学习组,学习时除县委常委成员参加外,还吸收部、办、委、局的主要负
责人参加。各基层党委也都成立了理论学习小组,各工厂车间和农村生产队,还有工农群众的
理论学习小组。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学习组织和理论队伍也在不断扩大,到1985年末,全县
共有学习组织1 187个,学习辅导员1 347名。其中有县委核心学习小组 1个、县直各机关学习
小组25个,农村各乡及农、林、牧场党委学习小组19个,基层干部学习小组1 143个。

  职工干部的理论学习内容主要有五个方面:一是马、恩、列、斯、毛主席原著以及其他老
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论著等;二是政治经济学、哲学、中国近代史和党史等基础理论;三是
党在不同时期的基本任务、路线、方针、政策等;四是根据各个时期的国际国内形势,组织干
部学习一些时事知识;五是党和政府的某些重要文件和会议精神。

  十年“文革”期间,由于林彪、“四人帮”大搞个人迷信、形式主义,搞什么“三忠于”、
“四无限”、“红海洋”、“讲用会”等,使职工干部和工农群众的理论学习遭到了严重的破
坏。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通过开展真理标准的讨论、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教育,端正了
党风,整顿了学风,使干部、群众的理论学习又健康深入地开展起来。从1985年开始,干部、
群众的理论学习,又增加了法律知识的内容。学习时间,县城机关干部利用每周三、六下午的
时间学习;农村干部主要坚持农闲多学、农忙少学的学习原则;广大工农群众则坚持工余时间
自学。

  三、社会宣传 明水县城内除有电影院、职工俱乐部、青年电影院、糖厂工人电影院、联
营厂工人俱乐部、五八三厂工人俱乐部等几处比较大型的宣传阵地外,县城街内还设有宣传廊、
画廊、展览橱窗、宣传橱窗、报刊橱窗、黑板报、墙报等各种宣传设施 283处。在农村各地,
早在1970年以前就已建成了三级文化网,公社有文化站、大队有俱乐部、小队有文化室。除此
之外,全县农村还有街头黑板报 1 224块。所有这些都是党对群众进行各种宣传工作的有力阵
地。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同时,全县还积极地进行了社会
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从1982年到1985年,先后共建成文明村22个、文明厂4个、文明商店8个、
文明医院(所)4个、文明学校16个、文明单位32个。

  四、党员教育 本县县委自成立以来,一直很重视党员教育工作,把搞好党员教育当做提
高党员素质、增强党组织战斗力的一项重要措施来抓。自1946年至1947年,由县委政治处负责。
1948年至1965年,由县委宣传部负责。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以后,党员教育工作被迫
停止。1968年至1970年,党员教育工作由县委组织部负责。1977年至1985年,由县委宣传部主
管,县委宣传部与县委党校共同实施。

  党员教育的内容,除经常对党员进行党的基础知识、马列主义基础理论、党章、党纲、党
规、党法、党的历史和党的传统教育外,还要针对不同时期党员的思想倾向,有针对性的确定
一些学习内容。

  党员教育工作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各基层支部每月坚持上一次党课。讲课任务一般由
支部领导成员担任。有时也由党委组织上大课。一种是把党员输送到省、地、县各级党校去进
行离职学习。从1946年到1985年底,县委共输送到地委党校以上学习班的人员 1 297人。县委
自1948年11月成立党训班到1985年底,先后共办党员培训班 113期,培训各阶层、各级党员干
部和一般党员10 983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