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职工团体

第一章 群众团体

第一节 职工团体




  一、产业工会

  民国20年(1932年) 3月,明水县产业工人发起组织工会,经会员大会选出理事、监事、候
补理事、候补监事,计13人,成立了明水县产业工会。产业工会由下列人员组成,理事:唐连
生、张作新、李文祥、朱万库、张广德;监事:刘显廷、宋连山、王德宝;候补理事:单友三、
赵秉义、屈克清;候补监事:张德明、蔡永林。全县共有会员 119名,其中有制木工人29人,
酿酒工人19人,冶铁工人19人,制革工人11人,印刷工人4人,制铜工人1人,制果工人13人,
缝纫工人16人,制酱工人2人,制鞋工人5人。

  工会的基本任务是保护会员利益、组织会员互助。

  二、工人建国会

  1945年冬,中国共产党接收明水县城以后,便组建了明水县工人建国会,通过全体产业工
人召开大会,民主推选出主任、副主任各 1名,由吴崇宪和帅殿军担任。党通过这个组织和开
办的工人夜校,组织学习政治和文化,提高工人的政治觉悟,认清党的性质和奋斗目标,积极
参加各种政治运动,为建设人民当家做主的新中国而奋斗。党通过这个组织,在工人中培养了
一大批骨干力量,为各级民主政权的建立输送了一大批干部。本组织在县城内共组建了10个分
会,173个工会小组,发展会员1 532名。

  三、工 会

  工会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职工群众团体。本县工会组织是在1948年 9月10日正式成立
的。经投票选出主席1人,执行委员11人,常务执行委员2人。下设16个基层工会,其中有公营
分会8个,私营分会7个,机关分会1个。1952年县工会组织扩大,工作人员由3人增加到 8人,
设主席、副主席、秘书、财务委员、妇女委员各1人,教育工会3人。1959年,县工会组织进一
步扩大,增设了运输、粮食、农业、商业、工业、机关等 6个产业工会和基层工会,工作人员
由原来的8人增加到14人。1959年9月,将工会联合会改为总工会。1966年10月,工会组织被砸
烂。1971年5月25日,召开了明水县革命职工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明水县工代会。

  1982年,随着全党工作着重点的转移,工会工作也更加深入,工会组织也进一步扩大,设
主席、副主席各 1人,下设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生活部、财务部、女工部,共有工作人
员12名。县工会还下设职工俱乐部、养老院各 1处,共有职工20名。从1982年到1985年,工会
组织基本没变。明水县工会从1948年成立到1985年末,先后共召开过13次职工代表大会,到1985
年末,全县共有工会委员会27个,基层工会204个,工会小组1 240个,共有工会会员18 500名,
占全县职工总数的99.4%。

  本县工会组织,随着职工队伍的不断扩大,工会会员也逐年增多,全县各级工会组织也有
很大发展,具体情况如下:

   明水县工会组织表






   明水县历届职工代表会议情况表



  解放初期,由于穷苦人在旧社会得不到受教育的机会,工人队伍的文化水平很低。工会组
织为了提高工人的文化水平,于1949年6月28日创办了一所工人夜校,聘请4名业余教师,分别
担任语文、数学、史地、政治等 4门课程。这个工人夜校直到1955年才停办,先后共招收18个
班,培训学员900多人。

  从1957年开始,工人的业余文化学习,都由各大系统或工厂企业自行组织,全县先后共办
起各种工人夜校和职工业余学校26处,有些单位还办起了工人“夜大”。这些学校都坚持“业
余学习,干啥学啥,缺啥补啥,学干结合,逐渐提高”的办学方针,使工人、职工的业务、技
术、文化、理论等各方面的水平都有很大提高。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工人学习科
学文化知识的空气更加浓厚,很多工厂、商店都办起了文化补习班,许多青年工人坚持在岗自
学,有的还考进了各种电视大学、函授大学、短期轮训班。到1985年末,全县已有 673人考进
了电视大学、函授大学或短训班学习,使工人的文化水平和业务知识水平均有很大的提高。

  县工会组织,还经常通过自己的基层工会,组织广大工人开展社会主义劳动竞赛,调动工
人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推动社会生产力和四化建设的飞速发展。从1980年开始,全县各工
厂、企业开始实行岗位责任制,每年通过半年初评、年终总评,开展选优树模活动。每年都通
过工人推选,领导把关,党委批准等办法,推选出县、地、省以至国家的劳动模范和先进生产
者。评选出的哪一级劳动模范或先进生产者,由哪一级进行表彰和奖励。从1949年到1985年,
全县共树立县级劳动模范1 628名,地区级劳动模范 425名,省级劳动模范198名,国家级劳动
模范5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