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妇女团体 一、妇女协会 明水县妇女组织始建于伪满时期。1937年(伪满康德 4年),本县成立了妇
女协会。会长由一位日本女性担任。本会无固定组织和工作人员。平时没有什么会务活动,只
是有什么重大社会活动时才组织起来。协会的标志是一条有红、蓝、白、黑、黄五种颜色的首
尾相接的长布带子,斜挎在左肩上。
本组织实际是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妇女进行奴化教育的工具。
二、妇女建国会 1946年初,明水县民主政权建立之后,为了加强党对妇女工作的领导,
发动广大妇女群众,参加民主建政、土地改革和大生产运动,争取妇女自身的彻底解放,成立
了明水县中华妇女建国会,简称妇女建国会。县委书记(当时称政委)王力群兼任县妇建会主任,
于天珍任副主任,下设组织委员、宣传委员和妇女干事3人。全县9个区,每区均设妇建会主任
1人。全体劳动妇女,只要出身清白,自愿登记,均可成为本会会员。
本会是明水县第一个妇女群众组织,也是妇联组织的前身。
三、妇女联合会 1949年11月13日,县召开了第一届妇女代表大会,将妇建会改为妇女联
合会(简称县妇联),选出刘慕贤为主任,李凤云、贺磊、邓玉珍、于天珍、于桂荣、陈桂珍等
为常务委员。从1949年成立到1985年末,全县共有县级妇联组织1个、乡(镇)级妇联组织 15个,
有186个村级妇代会组织,1 057个妇代小组。全县共有专职妇女干部21人。从县妇联组织成立
到1985年末,共召开过9次妇女代表大会。
明水县历届妇女代表大会情况表
明水妇女组织成立以来,领导全县广大劳动妇女,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在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建设中,充分发挥了“半边天”的作用,特别是在四化建设中,
做出了积极贡献,同时也使妇女的地位有了显著的提高。解放前全县只有24名妇女出来做事,
到1982年全县已有7 384人参加了社会工作。此外,还有 38 684名农村妇女参加了农业生产,
比解放前增加了 3倍。在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中,本县妇女积极参战支前,有35 214名妇
女参加了支前工作,做军鞋、军袜、晒干菜、赠献各种慰问品。在解放初期参加速成识字班学
习的有24 882人,占妇女总数的 75%,使妇女中的文盲由70%下降到30%。在党的培养和教育下,
许多妇女成为党和国家的机关干部,在各条战线上贡献着自己的智慧和才干,到1985年全县共
有妇女干部931人,其中有副科级以上干部23名,各类专业技术干部362名,其中有女主治医师
4人、女助理统计师2人、女助理工程师7人、女助理农艺师7人、女医师 25人、女教师805人。
此外还有女统计员、女会计员、女技术员、女律师、女编辑、女演员、女护士等 279人。在企
事业部门的妇女职工有 4 761人。自解放初到1985年末,全县各条战线涌现出女劳模、女先进
生产者、女先进工作者 9 975名,“五好家庭”4 948户,“五好家庭标兵” 48户,其中全国
“三八红旗手”2名,“五好家庭2户”;省级 “三八红旗手”11名,“五好家庭”6户;县级
“三八红旗手”9 388名,“五好家庭”4 940户。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提出了全面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方针,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妇女
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1984年,全县共建起了 4 213个妇女学习文化和科学技术
的学习小组,到1985年就增加到4 432个。同时还建立了 949个科研小组,有1 042名妇女充当
了科技指导员。为了保护妇女和儿童的合法权益,还建立了 191个法律咨询站。在开展生产承
包和发展商品经济中,广大妇女也发挥了积极作用。在1985年,开展了百名妇女能手的竞赛活
动,结果评选出76名女能手,占达标数的 78%左右。在各种专业化生产中,妇女更发挥了“半
边天”的作用,涌现出了一大批养殖户、加工户、运输户,到1985年底,全县共建成8915个专
业户,其中以妇女为主的专业户就有2 228户,占专业户总数的40%左右。在生产和管理的实践
中, 全县共涌现出高产能手、养殖状元、编织能手、女经理、女技术员、女优秀教师等2 470
名,“好妈妈”2 046名,“三八红旗手”4 900名,“三八红旗集体”244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