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抗联的抗日战斗
第六章 兵事
第一节 抗联的抗日战斗
一、通肯河畔的战斗 伪康德6年(1939年)7月的一天夜晚,抗联六支队的一个连队,来到
了本县兴通村靠山屯(今树人乡长发村)。他们白天隐蔽在青纱帐里,晚间深入到群众之中,宣
传抗日救国的道理。尽管当时伪兴通、梅纯警察分驻所奉命“加强防范”、“加紧搜查”,抗
联还是在兴通一带进行了抗日活动。为了筹措军鞋,部队在撤离时留下一位姓马的排长。马排
长白天藏在东河套里,晚上住在小学教员高宝山家,有时还要去说服教育伪甲长王恩海。马排
长一直等了两个多月,直到伪甲长王恩海交出了 300双军鞋的捐款,他才离开这里,返回部队
去了。在抗联的宣传教育下,通肯河一带人民群众的思想觉悟有了很大的提高,懂得了一些驱
逐日寇,拯救祖国,不当亡国奴的道理。当时在山湾屯就有一个叫王恩凤的贫农儿子,毅然离
开家乡,参加了抗联队伍。后来,他在海伦县境内的一次战斗中壮烈牺牲。
伪康德7年(1940年) 9月初的一天,抗联六支队的1个连,从拜泉、海伦等地转战到明水县
境内,在兴通一带进行了一次粉碎四个县联合“围剿”的战斗。那天下午太阳一偏西的时候,
抗联队伍来到了兴通村董德禄屯。伪兴通警察所发现情况后,立即用电话向县警务科报告。县
里的警察大队、自卫团、讨伐队等 100多人,在警务科长张迺选、首席科副高桥太郎、警防股
长刘锡刚、讨伐队长杨绍朋的带领下,开着 3辆汽车急忙赶到兴通。这时,一直在后边尾追的
海伦县讨伐队,也坐着汽车赶上来。紧接着青冈县的讨伐队,大约 130多人,也开着汽车赶到。
三县的日本鬼子、警察、讨伐队立即做了联合作战部署,海伦包围东面,青冈包围南面,明水
包围西面和北面。敌人以为抗联已是插翅难飞了。我抗联队伍只有六、七十人,武器装备也很
不好。而日寇伪军既有汽车,又有机枪、小炮。面对敌强我弱,敌众我寡的形势,我抗联战士
沉着迎战,巧妙部署,在兴通南沟子桥头和董德禄屯后塔头沟子都设下了埋伏,各家各户的墙
壁也都挖了枪眼。当日伪讨伐队的汽车距桥头不到 200米远的时候,抗联战士突然开火,把鬼
子汽车队的头车给打瘫痪了。这时。我抗联战士都撤回到董德禄屯,固守在姓董的、姓周的、
姓汪的三户地主大院里。
太阳下山时,日伪军开始冲锋,抗联战士掌握战机,严阵以待,当敌人进入火力网时,我
抗联战士发挥近战夜战优势,从三个院内一齐开火,发起反击,直打得敌人昏头转向,不敢进
村。后来敌人开始用炮火轰击,可是这时我们的抗联战士已经神不知鬼不觉地转移到河东去了。
在这次战斗中,青冈、明水、海伦、拜泉四个县的日本兵被打死 6名,汉奸讨伐队死伤10
多名。而我抗联战士只有一名受了轻伤。
战斗结束后,安达县的日伪讨伐队也赶到了。但他们连一个抗联的影子都没有看到,只见
到了抗联部队临撤离时点燃的一把大火还在熊熊地燃烧着。
二、李通士屯之战
伪康德11年(194a年)10月 1日(农历八月十五日)夜间,兴通村李通士屯的群众刚刚吃过晚
饭,突然有一队抗联队伍进村了。抗联战士到各家以后,不抢不拿,和和气气地向群众宣传抗
日救国的道理,感动得群众把过节仅有的一点好吃的东西,都拿出来慰问抗联战士。有些老大
娘看到抗联战士的衣服破了,鞋子坏了,还脱下来给缝给补。吃过饭后,抗联战士都睡在外面
的柴草堆里。大约在半夜时分,由于汉奸地主告密,伪兴通警察分驻所的警察和兴仁警察署的
警察前来围剿。抗联战士闻讯后,立即组织反击。他们边打边撤,在一位姓刘的老大爷的带领
下,来到了拉拉屯(现在的树人乡利金村),这是一个靠近河套、低洼荒僻的小村子。抗联在这
里设下了埋伏。当汉奸警察们闯进村时,抗联战士从磨房、墙后、沟边、壕沿等暗处,一齐开
火,这些警察汉奸被打得屁滚尿流,狼狈而逃。而我抗联队伍完成任务后即安全转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