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六节 成人教育

第六节 成人教育




  一、职工干部业余教育

  (一)工人夜校

  1949年县文化馆在县城内办工人夜校一处,借西南隅小学教室,聘请第一完小老师上课。
学员是不足高小程度的工人、店员,开设国文、算术、政治常识等课程。1952年明水县职工业
余文化学校成立,该校停办。

  (二)明水县职工业余文化学校

  1952年县文教科会同县工会办职工业余文化学校 1处,配备了专职教师,建立了编班、升
级、考核、毕业等制度,有扫盲班4个,高小班两个。

  1954年该校并入明水县机关干部业余文化学校。

  (三)职工学校

  1980年成立明水县职工教育办公室,1982年改为明水县工农教育委员会办公室,抓工人、
农民“双补” (补文化、补技术)工作。当年在县城成立了13个职工学校:明水县商业职工学
校、明水县县联社职工学校、明水淀粉厂职工学校、明水县工商银行职工学校、朗水县粮食职
工学校、明水县工业职工学校、明水县二轻局职工学校、明水县糖厂职工学校,明水县物资职
工学校、明水沪明联营厂职工学校、明水县二级路职工学校、明水县交通局职工学校、明水运
输公司职工学校。共有专用教室 13个,总面积678平方米,实验室 1个,27平方米。共有图书
4 826册,专职教师 31人。1985年交通局职工学校和运输公司职工学校合并,全县共有职工学
校12处。

  1983年全县参加文化学习的职工2 216人,其中脱产300人,半脱产416人,业余学习1 500
人,有800人取得了初中毕业证书。1984年参加文化学习的职工3 025人,其中脱产 675人,半
脱产620人,业余学习1 730人。有1 919人取得了初中补课合格证,有326人取得了高中毕业证
书。参加技术学习的职工2 126人,脱产680人,半脱产380人,业余学习 1 066人,有1 510人
取得了初级技术补课合格证。1985年参加文化学习的职工3 786人,全部是业余学习,有2 034
人取得了初中文化补习合格证,有263人取得了高中毕业证书。在技术学习方面有2 986人取得
了初级合格证,551人取得了中级技术补课合格证。

  (四)明水县机关干部业余文化学校

  明水县机关干部业余文化学校创办于1951年8月,校址在第一小学院内,有专职教师3人。
参加学习的人员按原有文化程度编班,冬春晚间下班后上课,夏秋早晨上班前上课,并规定了
学习期限,明确了学习要求,建立了考试、升级、毕业和补课等制度。

  1954年职工业余文化学校并入本校。

  1957年明水县机关干部业余文化校有23个班级,学员1 103名,教师14人。设高中班1个,
学员110人。

  1958年机关干部业余文化校的教师合并到第一中学,机关干校的教学停顿。

  1959年机关千校教师从一中分出,校址设在县总工会。

  1966年后,机关干校停办。

  1981年重新建立了机关干部文化学校,有专职教师5人,开设机关应用文课程。

  1982年3月该校并入中共明水县委党校。

  (五)中国统计干部电视函授学院黑龙江省绥化地区分院明水分校

  中国统计干部电视函授学院,黑龙江省绥化地区分院明水分校,于1985年7月1日正式成立。
该校为统计专业,学制 3年,共开11门课程,由县统计局组织学员集体收看中央电视台播映的
电视教学节目。第一批共召收93名学员,分两个班,一班45人,二班48人。本校第一学期已开
了《大学语文》、《微积分》、《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等课程。后来又开了《社会经济统
计学和统计原理》。学员以自学为主,聘请大学讲师、电大语文教师和进修校数学教师进行辅
导。各门课程单科结业,学员参加国家统一考试,待学完全部课程、各科全部及格者发给毕业
证,国家承认学历,发给大专文凭。

  二、农民业余教育

  (一)冬 学

  冬学是在农闲季节以识字为主的农民学习组织,在学习文化的同时学习时事和革命道理。
1947年三区树人村有 3个学习小组,学员29名。1948年全县共有两处冬学,一个学习小组,学
员共68人。

  1949年成立明水县冬学委员会,到1950年 2月,全县共有冬学 643处,其中设班级形式的
159处,设小组形式的484处,共有学员16 421名(其中女学员6 571名),共有冬学民。师652名
(其中含小学教师120名)。

  (二)民 校

  1952年推行速成识字法,年底全县有农民速成识字班194个,学员6 007名。1955年全县有
农业生产合作社办的民校17处,领导、师资、经费自己解决。1956年3月全县办起民校773处,
学习小组1 820个,包教保学小组1 553个,参加学习的有35 400人。1959年社社都成立了红专
学校,全县共有红专学校130处,学员16 350名,还有业余初中班 69个,学员3 185名。19606
后,农民学习活动发展缓慢。从1978年开始,农民的学习活动又日趋活跃,先后在少数青壮年
中扫除文盲20 000多名,文盲比例由40%下降到23%。

  1980年工作重点转移到提高农民的科学技术水平上来,各大队均办了各种技术短训班,公
社办了中等技术骨干训练班,县办了农村建设学校,形成了培养各种中级技术人才的三级办学
网。

  1983年全县有扫盲校1 571处,在校生9 696人,兼职教师2 355人,毕业生4 635人。有农
民初等文化学校130处,在校生2 760人,兼职教师122人,毕业生1 696人。有农民业余初中一
处,学员42人,兼职教师5人。有大队农机班55处,在校生 781人,毕业生635人,兼职教师55
人。公社农技校15处,在校生3 645人,毕业生3 584人,兼职教师 109人。1984年有初等文化
小学3处,在校生96人。公社农技校15处,在校生185人,兼职教师102人。大队农技校 21处,
在校生2 101人,结业生1 009人。1985年全县有农民初等文化小学61处,在校生 790人,毕业
生1 111人,兼职教师669人。农民初中1处,在校生33人。大队农技学校168处,结业生16 800
人,兼职教师503人。公社农技校15处,结业生7 500人,兼职教师7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