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四节 爱国卫生运动

第四节 爱国卫生运动




  1950年 5月,成立县、乡、村三级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领导全县爱国卫生运动。1958年
人民公社化后,改为县、公社、大队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1966年“文革”开始,爱国卫生运
动委员会被取消,1975年恢复。

  1950年针对美帝国主义细菌战和多种疫病流行的情况,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领导全县人民
家家动员,人人动手,广泛开展除四害(苍蝇、蚊子、老鼠、麻雀)、讲卫生运动,树立了讲卫
生光荣,不讲卫生可耻的风气。1953年至1958年,全县农村大兴 “五有三勤(牛马有棚、猪羊
有圈、鸡鸭有架、家家有厕所、户户有灰圈,勤起、勤垫、勤打扫)”。1958年4月下旬,县委
发动党员、团员、干部和群众结合生产开展以 “消灭七害(老鼠、麻雀、苍蝇、蚊子、蟑螂、
臭虫、跳蚤)”为主的群众运动。1971年4月,根据卫生部指示精神,在农村开展了在“五有三
勤”基础上的“两管五改(管水、管肥,改厕所、改马厩、改水井、改环境、改炉灶)”活动。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县的爱国卫生运动结合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即治理“脏、
乱、差”和“五讲四美”活动进行。

   爱国卫生运动情况表


000640;[/$$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