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金树原

金树原




  金树原,1903年生于通泉乡红旗村,家庭出身中农,原名正一,字树原,后以字行。幼年
曾在本县私塾读书。1927年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第一中学初中俄文班学习。曾参加齐齐哈尔中
华学校学生反对日本、抵制日货运动(此时与抗日民族英雄张平洋相识)。1928年春在北京私立
弘达学院(中学)补习。同年秋考入北平师范大学中文预科,1930年秋,进入该校中文系就读。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经张平洋介绍,参加中国共产党外围组织一一反帝大同盟,参加
北师大盟支部活动。1932年秋,参加中国共产党,担任中共北平师大教理学院党支部书记。在
此期间,金树原是该校学生会执行委员,参加过黑龙江省留平学生会组织的反对该省军阀万福
麟运动,占领其住宅,索要其在任督军和省长时期所贪污的民财,当年秋季参加了东北三省留
平学生联合会组织的,要求张学良出兵收复东北失地,并要求拨款保证东北留平学生的生活和
学习的请愿活动。他还经常出入新华门外(即和平门外)新华印刷厂,从事工人运动,深得工人
信任。1932年春末,参加晋察抗日同盟军。1933年冬初,因国民党与日军勾结,同盟军被夹击
失败,金树原化装返回北平师大。1933年后,因家乡沦陷,经济困难休学,曾在河南省偃师、
山东省平原、滨县、山西省平遥等地中学教书。1937年 “七·七”事变后,日军陷北平城,9
月初他偕同几个挚友冒险离开北平、济南等地,于1938年 1月去山西参加抗日部队。历任新军
决死二纵队团政治部民运科科长、游击四团政治部主任、晋西北八分区供给部政治委员、贸易
局局长兼经理等职。1945年“八·一五”日本投降后,他第一批由晋西北来东北工作。历任北
安省政府财政厅厅长和教育厅厅长、嫩江省政府副秘书长、建设厅厅长。1949年 5月任东北水
利局第二局局长,后调任东北农林部林政局局长、东北林业部造林局局长等职务。他在东北林
业部门的工作是卓有成效的。为了改变东北地区西部没有森林经常遭受自然灾害的现状,他首
先团结并组织林业界的老专家和科技人员进行勘查。又于1950年4月到1951年6月,委托沈阳农
学院、哈尔滨农学院先后办了两期“森林调查训练班”,培养了 450余名调查人员。1951年成
立了我国有史以来的第一个森林调查机构——东北森林调查大队。从1950年到1953年他带领这
个调查大队自小兴安岭开始,进行了我国历史上空前规模的森林经营调查。与此同时还开展丁
西部防护林带的勘查设计工作。遵照当时东北人民政府《关于营造东北西部防护林带的决定》
制定了一个宏伟计划,南达辽东半岛和山海关,北至兴安岭以南的富裕、甘南等地,长约1 100
公里,最宽处达300多公里,面积达20余万平方公里,造林面积约300余万垧,此计划在50年代
可与苏联斯大林改造自然计划比美。在东北三省党政领导下这个计划(部分有些修改)现在已基
本完成,为东北人民直接造福不浅。50年代,在金树原直接组织领导下创办的林业学校,今天
已发展成为规模很大的学校;在50年代培养出来的林业科技人才,多数已成为我国林业工作中
的领导骨干力量,全国各林区都有他们的足迹。

  1954年,金树原调中央林业部工作,历任经营局局长、部长助理等职。1960年调黑龙江省
农村工作委员会任常务副主任。他亲自带队,深入农村调查研究,曾连续几年到牡丹江、佳木
斯、双鸭山、北安、海伦、绥化、绥棱、汤原、桦川、密山、鸡西、宁安、依安、克东、富裕,
以及兴凯湖、凤凰山、永安、友谊等农场和东方红水库等地视察工作,几乎走遍了全省,深入
基层了解情况,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问题的意见。如对农村生产力现状及生产率;对当年征过
头粮,第二年吃返销粮;对当时刮起的“共产风”、“浮夸风”以及如何改变农村面貌等等,
都能一一向领导如实报告并提出自己的意见,还主动同省财贸部门进行过商讨与论证。对农村
生产资料,如种子、化肥、农药和小农具的供应,在每年的春耕季节前都一一作出部署。

  金树原除在工作中一贯掌握实事求是的原则外,他的作风也是值得称道的,如在“三反”
时,他曾被停职审查,而当时森林调查任务紧迫,需派飞机前去却无人敢批。他为了工作,不
顾个人处境困难,毅然签批,事后受到同志们的赞佩。在“文革”中,他受领导委托,去大庆
油田工作,虽然遭到“造反派”的残酷斗争,回来后仍照常工作,不但做了第二年的春耕部署,
而且召集省直各单位领导,组织干部下乡帮助春耕,使丰收有了保证。

  金树原一贯平等待人,没有官气。他和森林调查大队的同志一起工作时,常常和队员们一
起跋山涉水,风餐露宿。有时烈日当头,大汗淋漓,有时在不见天日的原始森林中,有时在高
山的悬崖峭壁上,有时在空旷无人的山谷里,他总是和队员同甘共苦,毫无特殊表现。有的同
志因困难而情绪波动,或相互产生意见分歧,他总是用亲切关怀的态度,说服教育的方法予以
疏导,从不以粗暴的态度对待同志。

  金树原在“文革”中,遭受到残酷迫害,身心被严重损害,终于在1972年 1月病发,不治
逝世。

  金树原同志逝世后,农村工作委员会的一位同志,写了一首诗对他表示缅怀和悼念:

  树原同志,可亲可敬。直言善意,大量宽宏。侠骨柔肠,为人公正。挺身抗敌,弃笔从戎。
碧水长歌,天地有情。平易近人,长者之风。无私无畏,心地光明。刚直不阿,众口齐颂。忠
心报国,守节如松。音容宛在,常驻我胸。

  当年任游击四团政治部主任时,正是日寇进行扫荡,实行“三光”政策,企图把八路军和
一切抗日部队困死、饿死的猖狂时期。他曾几次率所属部队,袭击敌后方,夺取敌人的枪炮子
弹,粮食布匹,摧毁敌人,壮大自己。有一次敌人白天来袭营地,他先把伤病员迅速转移,然
后自己带警卫员把敌人引向营地以外的山上,甩掉坐马,进入山洞,刚把洞口伪装好,敌人就
到了山上。在洞内清楚地听到了敌人走动和吵嚷的声音,此时天已黑了,敌人怕遭袭击,慌忙
撤下山去。他们从洞口出来,见坐马已被打死,营地未被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