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雹灾
第四节 雹灾
县境南北两端属林区,山地起伏,气温变化急骤,地处中间地带的农业区受冰雹袭击频繁,
旧资料记载很少。建国后有记载的36年中,有27年遭受雹灾,占有记载年份的75%。
伪康德 6年(1939年),今新民乡境内遭重大雹灾。北起刘殿奎屯,南至下站王屯,相距十
余华里。雹粒大如蛋黄,小如芸豆粒儿,作物被打成光秆,几乎绝产。
伪康德9年7月2日午后1时许,今欢胜乡西北部及今久胜、平安两镇部分地区降雹 1小时左
右,雹粒大者如拳,玉米、高粱等高株作物均被掐断,树叶被纷纷打落。欢胜乡李家店屯前的
铁路被水冲毁近300米,连结的铁轨呈弯形,冰雹过后,孩子们用脸盆拣麻雀。
1963年6月4日午后 3时左右,东风公社(今大罗镇)境内降雹,大如蛋黄,小如芸豆,高株
作物被打剩茬,小麦、谷子等倒伏,被泥土漫压。最严重的是六合大队,受灾面积为 8 115亩,
占大队总耕地面积的90.2%。6月25日至27日连续 3天,全县有10个公社先后遭受雹灾。据统计,
全县被打伤打晕的社员42人,猪被打死8头,家禽被打死 240多只;倒塌房屋3间,摧毁房盖89
间;农田受灾面积26万亩。其中受灾较重的新胜公社绝产5 万亩,新民公社所属新展大队绝产
1.4万亩。1964年6月16日夜间,民乐、丰乐(今建民)、劳动(今元宝)、新胜、东风(今大罗镇)
等公社境内遭受了不同程度的雹灾。高粱、玉米被打断,小麦、大豆、甜菜被打得只剩茬,成
灾面积达23.5万亩。1974年6月13日晚7 时,暴风雨夹雹从致富公社入境,向南推进,于晚8时
15分从东风公社出境,造成灾害地域,南北纵长65公里,东西横跨约 5公里,最大雹粒直径达
4公分,严重地区的地面雹层达10公分。成灾面积30.5万亩。
1976年、1978年、1979年和1981年,也是遭受雹灾的重灾年。其成灾面积分别是15万亩、
12.9万亩、17.4万亩和8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