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行政区划第一节 解放前的行政区划 清光绪十一年余庆街设分防经历时,其辖区划为6个地段、4个乡:二道河子以东至铁山包
(今铁力县境)为格木克东段,称谓东乡;双银河以东至二道河子一线为格木克西段,称谓南乡;
双银河以西至绥化界为南、北长林子两段,统称谓西乡;欧根河以南、以北谓尼尔吉段;欧根
河以东谓额伊浑段。该两段地处呼兰河北岸,统称谓北乡。
光绪三十年改余庆街分防经历为余庆县时,境内设13个区:城内置东、西、中 3个区,乡
村划为10个区。原东乡划为一、二区和十区;南乡划为三、四区;西乡划为五、六区;北乡划
为七、八、九区。
民国3年(1914年),庆城县辖境划为6个区:城厢为一区,南乡为二区,北乡为三区,东乡
为四区,西乡为五区,山林、河防为六区。民国4年4月,奉文将六区划归铁骊设治局。民国20
年县辖境划为中、东、南、西、北 5个区:县城及其周围10里范围之内为中区,格木克东段为
东区,格木克西段为南区,南、北长林子段为西区,额伊浑段和尼尔吉段为北区。
余庆街分防经历区划图
伪大同2年(1933年),推行保甲制。庆城县设11保,辖188甲, 1 868牌。即:城区保、田
家围子保、胡家店保、姜家店保、万来号保、大罗镇保、西梁家保、小川保、元宝沟保、侯家
屯保、七道岗保。伪康德6年(1939年)1月1日,庆城县废除保甲制,推行街村制。全县设1街19
村,街设街公所,村设村公所。城区为街,称庆城街。四乡为村,即田家村、何家村、姜家店
村、三道岗村、高连升村、孟家沟村、四合城村、杨树林村、元宝沟村、巨源泡村、新安堡村、
西梁家村、万来号村、八里川村、大罗镇村、胡家店村、宋家油坊村、吴家沟村、阎炮村。伪
康德 8年全县农村缩减为15村,并变更部分村名。这15村是:姜家店村、三道岗村、伊吉密村、
华阳村、四合城村、杨树林村、元宝沟村、巨源泡村、小川村、西梁家村、万来号村、八里川
村、大罗镇村、胡家店村、拉林村。1943年7月,庆城、铁骊两县合笋,改称为庆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