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城镇
第三章 城乡概况
第一节 城镇
城镇即庆安镇,位于县辖域中部平原上。东与丰收乡接壤,南隔格木克河与新民乡、元宝
乡相望,西部和北部与久胜镇毗邻,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设治以来,分别是余庆
街分防经历、余庆县、庆城县、庆安县政府驻地。全镇总面积16平方公里。
庆安镇始称于清窝堡,清光绪八年(1882年)拉街基时定名于清街,光绪十一年设分防经历
时改称余庆街。光绪三十一年城内置东、西、中3个区。民国3年(1914年),城厢为一区,设区
公所。民国20年,城厢称中区,其辖区扩至县城周围10里以内地域。伪大同 2年(1933年)推行
保甲制时,城镇改称城区保,辖21甲,195牌。伪康德6年(1939年)实行街村制时,称庆城街,
设街公所,辖城内的永庆、富年、南巡、全志、福兴、同义、德祥、升平 8个区及城郊的绿城、
朴素、野香 3个区。至伪康德10年庆城、铁骊两县合并时,改称庆安街,其辖区缩为德祥、升
平、南巡、同义4个区。
1945年11月庆安县解放时,庆安街改称城区,设区政府。1946年12月城区改称一区,其辖
区为4个街。1948年初,将4个街划分为全志、升平、德祥、永庆、幸福、爱民、新象 7个街。
同年12月,一区改称城关区。1949年10月,城关区又重新称第一区,辖城内的利民、建设、新
政、繁荣4个街和城郊的新象、爱民、幸福3个村。
1955年10月,第一区改称为庆安镇。1960年庆安镇下置一至四街和繁荣、富强、奋斗、乐
业4个郊区生产大队。至1985年,庆安镇政府辖城内 4个街道办事处、30个居民委和4个村民委
员会、17个村民小组。镇内居住着汉族、朝鲜族、回族、满族、壮族、蒙古族等 6个民族,其
中汉族占98%以上。全镇总人口47 606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4 129人;总户数为 13 990户,其
中非农业户13 320户。全镇有耕地8 076亩,其中水田1 201亩,旱田 6 875亩。粮豆播种面积
3 165亩,蔬菜播种面积4 246亩。
镇内驻有国营、集体工业企业66家,镇属工业有童鞋厂、童帽厂、砖厂、农具厂、弹棉厂、
被服厂、汽酒饮料厂、繁荣塑料厂、乐业米面加工厂、富强木材加工厂等。其中童鞋厂、童帽
厂的产品曾荣获过省级和部级优质产品奖,畅销国内外市场。
镇内道路整洁,交通便利,四通八达,有百余家大小商业网点,有2个农贸市场和1个工业
品市场。有电影院、文化宫、俱乐部、评剧团、新华书店、图书馆、文化馆等多处文化娱乐设
施。有中学5所,小学5所,各种医疗卫生机构15处,是全县商业贸易和文化、教育、卫生等各
项事业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