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乡(镇)、村

第二节 乡(镇)、村




  一、久 胜 镇

  久胜镇位于庆安县城西部和北部,呈东西狭长的长方形。东南隔铁路与丰收乡为邻;南部
与庆安镇接壤,并隔格木克河与元宝乡、欢胜乡相望;西北隔呼兰河与绥化市界相望;北靠呼
兰河;东北与平安镇接壤。镇政府驻龙船村,距县城9公里。

  本镇土质肥沃,水资源充沛,交通便利,哈佳铁路穿境而过,乡村道路四通八达。

  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此地属格木克段,称南乡。光绪三十一年划归四区。民国3年(1914
年)划归二区。民国20年划归南区。伪大同2年(1933年)实行保甲制,本地称田家围子保,辖15
甲、181牌。伪康德6年(1939年)1月1日,全县实行街村制,本地称田家村。伪康德 8年本地分
别隶于庆城街、元宝沟村和胡家店村,至1946年底,此地隶于二区。1948年12月,此地从二区
划出,命名为光华区,辖10个村:全胜、永胜、胜利、得胜、兴胜、久胜、绿城、朴素、同胜、
迅胜。1956年4月,改为久胜乡。1958年改称久胜人民公社。1984年改称久胜乡人民政府。1985
年11月改称久胜镇,共辖14个村民委员会。

  全镇辖域总面积 131平方公里,区域内居住的民族以汉族居多,朝鲜族次之,其他尚有壮
族和满族。

  1985年全镇总入口23 494人,其中农业人口22 013人;总户数5 097户,其中农业户为4 640
户。实有耕地面积80 342亩,粮豆种植面积74 704亩,其中水稻播种面积为60 750亩,是1949
年的6倍多(1949年播种面积9 870亩),占耕地面积的75.6%。总产量为1 763万公斤。机耕面积
为7万亩,其中机械插秧2万亩,农田水利灌溉的有效面积60 750亩。镇内设有初中 1所,小学
14所,有卫生院 1处,有文化站、广播站、电影放映队、信用社和银行营业所等事业单位及农
机站、造纸厂、砂石厂、砖厂、供销社等企业。

   久胜镇所属村屯表



  二、勤 劳 镇

  勤劳镇位于县城北部,东与丰田乡接壤,南隔呼兰河与平安镇、久胜镇界相望,西与致富、
同乐两乡以欧根河为界,北与发展乡为邻。南北最大距离17公里,东西最大距离 9公里。镇机
关驻东发村王玉书屯,距县城35公里。

  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本地隶属北乡。民国20年(1931年),本地属北区。伪大同2年(1932
年),全县设11保,本地为七道岗保,辖19甲、 170牌。伪康德4年(1937年)实行区域规划,保
公所迁至三道岗,称三道岗保。伪康德6年1月1日,本地称三道岗村。

  1945年11月,本地隶于杨树林区。1946年 6月,庆安县重新区划,本地称七区,辖14个农
会。1948年12月,本地称永丰区。至1949年10月又改称七区,辖14个村:勤劳、勤朴、勤俭、
勤富、劳模、发扬、发挥、发民、发家、发展、庆新、庆兴、财发、黎明。1955年,全县农村
划为6个区,本地属于庆丰区。1956年4月,全县裁撤区的建制,原庆丰区的区域分成勤劳乡、
发民乡、黎明乡。1958年,本地改称勤劳人民公社,辖17个管理区。1966年 3月,勤劳公社又
划出发展和丰田2个公社,本地名称依旧。1984年4月,改称勤劳乡人民政府。1985年10月改称
勤劳镇,共辖13个村民委员会。

   勤劳镇所属村屯表



  全镇辖域总面积 140平方公里。区域内居住的民族以汉族居多,朝鲜族次之,尚有满族、
蒙古族。1985年全镇总人口17 154人,其中农业人口,16 695人;总户数 3 323户,其中农业
户3 259户。耕地面积94 103亩。粮豆播种面积83 892亩,其中水稻面积 40 057亩。占粮豆面
积的47.7%。总产923.4万公斤,亩产230.5公斤。机耕面积61 690亩,机播面积31901亩,其中
机械插秧655亩。农田水利灌溉的有效面积40 057亩,机灌面积5 662亩。机电井62眼。境内有
1958年始修的劳模灌渠,并建成劳模灌溉站,修筑两条灌渠,长达65公里。1985年大牲畜存栏
数为2 112头(匹)。

  本镇企事业单位有:信用社、邮电所、文化站、电影放映队、广播站、畜牧站、供销合作
总社、农机厂、综合厂、砖厂。还有中学2所,小学13所,其中有朝鲜族小学2所。建有中心乡
卫生院1处。

  三、平 安 镇

  平安镇位于县城东北部,东以安邦河与铁力县为界,南与两利乡接壤,西以拉林清河为界,
北临呼兰河与丰田乡、勤劳镇界相顾。地形南狭北宽,南北最大距离15公里,东西最大距离7.5
公里。镇机关驻四马架屯,距县城14公里。

  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本地隶于东乡。光绪三十年设县治时,本地属二区。民国3年(1914
年),设警察分驻所,驻福合隆屯。是年9月1日(农历)于姜家店设邮政代办所1处。民国20年,
本地属东区。伪大同元年(1932年)姜家店设警察署。伪大同2年,本地称姜家店保,辖17甲,172
牌。伪康德6年(1939年)1月1日,废除保甲制,实行街村制,本地仍称姜家店村。

  1945年11月,本地隶于西梁家区。1946年 6月,本地称六区。1948年12月,本地称保田区。
至1949年10月又改称六区,辖14个村:双利、乐业、丰收、和平、团结、双庆、民族、合作、
平安、救国、三合、保田、两利、建业。1955年全县农村划为 6个区,本地隶于庆田区。1956
年庆田区的区域划为丰收乡、救国乡、平安乡,本地称平安乡。1958年,本地划归丰收人民公
社,社址驻高老火车站,村的称谓改为管理区,共辖18个管理区:平安、双庆、民族、红升、
和平、团结、丰收、三合、乐业、保田、巨胜、跃进、建业、兴建、两利、爱林、护林、国。
1962年增设呼兰、建华、双建、红利、巨保、新明6个管理区。1966年3月,原丰收公社区域重
新划分为丰收、两利、平安3个人民公社,本地改称平安人民公社。1984年4月,改称平安乡人
民政府。1985年4月改为平安镇,共辖12个村民委员会。

  全镇辖域总面积100平方公里。据1982年人口普查资料测算,每平方公里的人口密度为166
人。区域内居住的民族以汉族居多,朝鲜族次之,其他有满族、回族及加入中国籍的日本人 8
人。1985年全镇总人口17 003人,其中农业人口15 445人;总户数3 387 户,其中农业户2 996
户。境内耕地面积75 102亩,粮豆播种面积66 242亩,总产10 058.5公斤,平均亩产 151.5公
斤。其中水稻面积38 356亩,占粮豆面积的57.9%。总产801.6万公斤,平均亩产 209公斤。农
村合作经济总收入830万元,扣除费用每人平均268.8元。机耕面积51 430亩,当年机播面积24 190
亩,其中机插2 000亩,机割1 500 亩。农田水利有效灌溉面积38 356亩,机灌7 500亩,电灌
19 500亩,有机电井42眼。境内有和平灌渠工程,跨越久胜镇,抵达欢胜乡域,全长45公里。
修筑呼兰河大堤,全长15 公里。1985年大牲畜存栏数1 524头(匹)。

  本镇企事业单位有:信用社、邮电所、广播站、畜牧站、文化站、电影院及电影放映队。
有采石厂、粮油加工厂、铁木社和供销合作社。还有中学2所,小学11所,卫生院1处。

   平安镇所属村屯表



  四、大 罗 镇

  大罗镇位于庆安县境西端。以格木克河为界与新胜乡为邻,南至庙岭与木兰县毗连,西以
银河为界与巨宝山乡隔河相望,北与建民、新民两乡接壤。地形呈南北长方形,南北最大距离
19.5公里,东西最大距离12公里。镇机关驻东风村大罗镇屯,距县城40公里。

  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本地属格木克西段,隶于南乡。光绪三十年,本地属四区。民国
3年(1914年),本地属二区,并驻有警察分驻所。民国20年,本地为南区。伪大同元年(1932年)
警察分驻所改为警察署。伪大同2年,本地称大罗镇保,辖17甲、133牌。伪康德6年(1939年)1
月1日,本地仍称大罗镇村。

  1945年11月,本地称大罗镇区。1946年 6月,本地称四区。1948年12月,本地称富南区,
至1949年10月又改称四区。辖15个村:兴发、新生、光华,智合、六合、发达、大罗镇、民主、
富裕、靠山、巨宝山、长安、泥河、四合、安居。1955年,全县农村划为 6个区,本地属庆和
区。1956年庆和区的区域划为新生乡、长安乡、大罗镇乡。1958年本地改称东风人民公社,驻
址仍为大罗镇屯,村的称谓改为管理区,共辖15个管理区。1960年12月管理区改称生产大队。
1966年 3月,东风人民公社区域划分成东风人民公社和巨宝山人民公社,东风人民公社驻址依
旧。1981年4月,改为大罗镇人民公社。1984年4月,改称大罗镇乡人民政府。1985年 8月,改
称大罗镇人民政府,共辖12个村民委员会。

  全镇辖域总面积190平方公里。据1982年人口普查资料测算,每平方公里的人口密度为124
人。境内居住着汉、蒙古、回、朝鲜,满等民族,以汉族为最多,朝鲜族次之。有两名日本人
加入中国籍。历史上有记载的伪康德3年(1936年)大罗镇保为1 699户,人口为 9 040人,其中:
男性4 972人,女性4 068人。1985年全镇总人口21 762人,其中农业人口21 328人;总户数4 319
户,其中农业户4 207户。耕地面积129 536亩,粮豆面积111 825 亩,总产 816万公斤,平均
亩产84公斤。其中水稻面积5 200亩,占粮豆面积4.7%,总产61.1万公斤,亩产117.5公斤。农
村合作经济总收入491万元,人均收入86.2元。当年农业机耕面积80 534亩,机械播种面积55 966
亩。农田水利有效灌溉面积5 200亩。1985年大牲畜存栏5 957头(匹)。

  本镇企事业单位有:信用社、邮电所、广播站、畜牧站、文化站、电影放映队、拖拉机站、
供销合作社。有中学1所,小学28所,卫生院1处,辖区南半部靠近山区,曾是克山病、大骨节
病、甲状腺肿病防治重点区。

   大罗镇所属村屯表



  五、民 乐 镇

  民乐镇位于庆安县西南边缘。东与建民乡接壤,东南与巨宝山乡毗连,西南以泥河为界与
巴彦县界相望,西与绥化市界相接,北与欢胜乡、元宝乡界为邻。区域呈方形,南北最大距离
约10公里,东西最大距离约12.5公里,总面积 103平方公里,全系高低起伏的丘陵形地带。镇
机关驻永明村宋家油坊,距县城15公里。

  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本地属长林子南段,隶于西乡。光绪三十年,本地属五区。民国
3年,本地设警察分驻所,驻小川屯。民国20年,本地属西区。伪大同2年12月,本地称小川保,
辖34甲、380牌。伪康德6年,小川保改称宋家油坊村,村公所移驻宋家油坊。伪康德 8年,本
地又称小川村。

  1946年 6月,本地隶于第三区,辖19个农会:拥政、双阳、副业、银河、建民、永合、永
建、普建、向阳、联合、丰乐、兴华、共同、前程、民发、解放、永明、民乐、同兴。1948年
12月,农会改为村,同时三区改称丰乐区,本地隶于丰乐区。1956年,本地隶属庆华区,继之,
将该区域划分为丰乐乡、民乐乡、建民乡,本地称民乐乡,驻李振东屯。1958年本地隶于丰乐
人民公社,公社驻吴家沟屯,辖24个管理区。1960年12月管理区改称生产大队,同年12月,建
立民乐人民公社,社址驻李振东屯。1984年4月,改称民乐乡人民政府。1985年4月,改为民乐
镇人民政府,共辖11个村民委员会。据1982年人口普查资料测算,每平方公里的人口密度为206
人。境内居住着汉、蒙古、满等民族,其中以汉族居多,日本人加入中国籍的 2人。1985年全
镇总人口19 566人,其中农业人口18 895人,总户数3 699户,其中农业户3 605户。耕地面积
106 566亩,粮豆种植面积91973亩,总产716.3万公斤,亩产78公斤。其中水稻面积228亩,占
粮豆面积的0.25%,总产1.8万公斤,亩产79公斤。农村合作经济总收入467万元,人均收入13.1
元,当年农业机耕面积15万亩,机耕播种面积5.85万亩,其中机械插秧 500亩。农田水利有效
灌溉面积280亩。有机电井7眼。1985年大牲畜存栏1989头(匹)。

  本镇企事业单位有:信用社、邮电所、广播站、文化站、电影放映队、畜牧站、拖拉机站、
供销合作社、面粉厂、综合厂、砖厂。有中学1所,小学18所,卫生院1处。

   民东镇所属村屯表



  六、欢 胜 乡

  欢胜乡位于庆安县西部边缘,东与元宝乡为邻,南与民乐镇接壤,西与绥化市界毗邻,北
以格木克河与久胜镇为界。南部多丘陵地,北部多为平原。区域略呈南北向的长方形,总面积
96平方公里,乡机关驻良种场村张家围子,距县城22公里。

  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本地属长林子北段,称谓西乡。光绪三十年,余庆街设县治时,
本地属六区。民国 3年,本地属五区,并于胡老道庙设警察分驻所。民国20年,本地属西区。
伪大同 2年12月,本地称胡家店保,驻胡家店,辖10甲、95牌。于伪康德元年(1934年)驻有警
察分驻所。伪康德6年1月1日,本地改称胡家店村,驻址依旧。

  1945年11月,本地称胡家店区,驻址未变。1946年底,胡家店区改称第二区,驻蒋家屯。
1948年12月,第二区改称保民区,辖18个村:志诚、劳动、保安、永久、欢胜、保民、新富、
永华、永兴、永安、永利、永进、双发、工农、朝阳、双合、互相、永乐。1956年 4月,全县
撤销了区的建制,重新划分,本地称欢胜乡,驻永利村(胡家店屯),为县辖乡之一。1958年,
欢胜乡的建制撤销,其原辖的欢胜、永进、永久、永华等 4个作业区划归劳动公社;永利、石
尹2个作业区划归久胜公社。1966年3月,全县人民公社进行了调整,本地称欢胜人民公社,驻
欢胜大队张家围子屯。所辖大队:石尹、永利、欢胜、永进、永华、永庆、永久及从民乐公社
划来的新富、双富。1981年,欢胜大队又划出良种场大队,计10个生产大队。1984年 4月,改
称欢胜乡人民政府,共辖10个村民委员会。据1982年人口普查资料测算,每平方公里的人口密
度为207人。境内居住的民族有汉族、满族、朝鲜族、壮族,以汉族居多,壮族只有1人。1985
年本乡3 095户,19 715人。耕地面积103 817亩,粮豆面积90 410亩,总产776.45万公斤,亩
产85公斤。粮豆面积中水稻面积7 560亩,占粮豆面积的8.3%,总产172.3万公斤,亩产 229公
斤。农业机耕面积73 300亩,当年机械播种面积51 200亩。区域北部有劳模灌渠的延伸部分及
格木克河穿越。农田水利的有效灌溉面积为7 560亩,机灌1 100亩。有机电井16眼。1979年在
石尹、永久两村建沼气池。1985年大牲畜存栏1 321头(匹)。

  企事业单位有:信用社、广播站、文化站、电影放映队、邮电所、面粉厂、砖厂、综合修
配厂、农机站、畜牧站、供销合作社。有中学1所,小学1所,卫生院1处。

   欢胜乡所属村屯表



  七、元 宝 乡

  元宝乡位于庆安县临城西南部,东与新民和建民两乡土地接壤,南与民乐镇为邻,西与欢
胜乡毗邻,北以格木克河为界与久胜镇、庆安镇隔河相望。区域呈蘑菇云状。地貌特征是,东
部沿河地势低洼,中部平坦,西部多丘陵。乡政府机关驻元宝沟,距县城10公里。

  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本地属长林子北段,称谓西乡。至民国 3年属五区。民国20年,
本地称西区。伪大同2年12月,全县设11保,本地称元宝沟保,辖14甲、142牌。伪康德 6年,
本地称元宝沟村。

  1945年11月,本地隶于胡家店区。1946年底,本地属第二区,区政府驻蒋家岗屯。1948年
12月,第二区称保民区,驻蒋家岗屯,辖18个村(详见欢胜乡)。1956年 4月,本地称劳动乡,
为县直辖乡之一,乡政府驻元宝沟屯。1958年劳动乡改称劳动人民公社,辖 9个管理区:志诚、
劳动、保安、保民、双发、朝阳、双合、得胜、五星(后划出的);原辖的永进、永华、永久、
永庆、欢胜等 5个村划归欢胜公社。1960年管理区改称生产大队,劳动公社辖10个生产大队:
志诚、劳动、保安、保民、双发、永安、永丰、永新、得胜、五星。1981年,增设良种场大队,
公社汁辖11个大队。同年4月,改称为元宝公社。1984年4月元宝人民公社改称元宝乡人民政府,
驻地未变,共辖11个村民委员会。

  全乡辖域总面积108平方公里。根据1982年人口普查资料测算,每平方公里的人口密度199
人。区域内居住的民族有:汉族、满族、蒙古族,汉族居多。历史上有记载的伪大同2年(1933
年),本地有1 473户,总人口11 031人,其中男性5 974人,女性5 057人。1985年全乡 4 082
户,20 613人。耕地面积110 672亩,粮豆面积91 888亩,总产813万公斤,亩产88.5公斤。粮
豆面积中,水稻播种5 376亩,占粮豆面积的4.9%,总产72万公斤,亩产134公斤。农村合作经
济总收入1 188万元,人均收入223.9元。机耕面积72 050 亩,机播面积 54 108亩,其中机械
插秧540亩。农田水利有效灌溉面积5 376亩,而且全部实现机械灌溉。有机电井29眼。1985年
大牲畜存栏1 825头(匹)。

  企事业单位有:邮电所、电管站、广播站、电影放映队、畜牧站、农机站、供销合作社。
有中学2所、小学13所,卫生院1处。

   元宝多所属村屯表



  八、建 民 乡

  建民乡位于庆安县城南部的中心,地处双银河的西部。东北以双银河为界与新民乡隔河相
望,东南与大罗镇接壤,南与巨宝山乡为邻,西、西南与民乐镇毗邻,西北与元宝乡接连。乡
政府机关驻建民村巨源泡,距县城约15公里。

  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本地属长林子北段,属西乡。至民国 3年(1914年),属五区。民
国20年,本地属西区。伪大同 2年12月,全县设11保,巨源泡隶于小川保,称“首席”甲。伪
康德4年庆城县将巨源泡改建为保的建制,称巨源泡保,辖8个甲。伪康德 6年1月1日,全县农
村设19村,巨源泡保改称巨源泡村。

  1946年底,本地称三区,区政府驻陈阳屯。1947年,区政府迁至吴家沟屯。1948年12月,
三区改称丰乐区。至1949年10月又改称三区,区政府驻吴家沟,辖20个村:丰乐、拥政、银河、
副业、建民、建设、四合、共同、兴华、共合、永明、民乐、同兴、翻身、民发、解放、双阳、
联合、永和、富民。1955年,村改为作业区。1956年4月,裁撤区的建制,重新划为1镇、23乡。
将属庆华区的区域划分为丰乐乡、民乐乡、建民乡,驻吴家沟的三区称丰乐乡。1958年丰乐乡
改称丰乐人民公社,辖24个管理区。1960年管理区改称生产大队。同年12月,丰乐公社划出西
部的14个生产大队,隶于新设的民乐公社。1961年丰乐人民公社驻址迁至巨源泡屯。1966年 3
月,丰乐公社辖12个生产大队。1981年初,永乐大队划出永富大队,丰乐公社总辖13个生产大
队。同年4月,该公社改称建民公社。1984年4月,改称建民乡人民政府,辖13个村民委员会。

  全乡辖域总面积118平方公里。根据1982年人口普查资料测算,每平方公里的人口密度186
人。区域内居住的民族有汉族、朝鲜族、满族、蒙古族,其中以汉族居多,蒙古族只1人。1985
年该乡3 828户,20 356口人。耕地面积为123 843亩。粮豆面积108 290亩,总产858.7万公斤,
亩产78公斤。粮豆面积中,水稻面积4 380亩,占总面积的3.5%,机耕面积 53 689亩,机播面
积60 565亩。农田水利有效灌溉面积4 380亩,机械灌溉800亩。有机电井17眼。1985年大牲畜
存栏2 780匹(头)。

  企事业单位有:畜牧站、农机站、邮电所、广播站、电影放映队、亚麻厂。有供销合作总
社1处,卫生院1处。有中学1所,小学12所。

   建民乡所属村屯表



  九、新 民 乡

  新民乡位于庆安县城东南部,地处双银河与格木克河之间,呈南北向长方形。东以格木克
河与丰收、新胜两乡为界,南与大罗镇界毗邻,西以银河与元宝、建民两乡为界,北以格木克
河为界与县城相望。乡政府机关驻新政村潘振海屯,距县城约13公里。

  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本地属格木克西段,称南乡。光绪三十年,本地隶于三区。民国 3
年,本地属二区,区公所驻老会房子。民国 8年,二区改称三区,区公所移驻王立祥屯。民国
10年移驻许富海屯(今潘振海屯南1公里处)。民国17年迁驻西梁家屯。民国 20年本地称南区。
伪大同2年12月,全县设11保,本地称西梁家保,辖 10甲:王起甲、老会房子甲、贾林甲、崔
祥甲、高忠山甲、潘振海甲、夏洪太甲、葛山甲、刘风鸣甲、郝家围子甲,共 95牌。伪康德6
年1月1日,西梁家保改称西梁家村。

  1945年11月,庆安县民主政府成立时,本地称西梁家区。1946年6月,本地为第五区。1948
年12月,第五区改称新华区,辖12个村(详见新胜乡)。1949年10月,新华区又改称第五区。1955
年村改为作业区。1956年4月,裁撤区的建制,重新划为1镇、23乡,:将属庆平区的区域划分
为新设乡、新胜乡、新福乡、新立乡。1958年,作业区改称管理区,本地称新胜人民公社,辖
14个管理区;新建、新设、新民、新政、新兴、新展、新胜、新华、新治,新福、新安、新立、
新成、新发。1960年管理区改称生产大队。新建大队南部划出新丰大队,新立大队西部划出新
林大队,新福大队南部划出新庆大队,新发大队东部划出新山大队。新胜人民公社共辖18个生
产大队。1966年3月,原新胜公社划为新胜、新民2个公社,新民公社社址初设于刘殿奎屯,后
移驻潘振海屯,辖 8个生产大队:新建、新丰、新民、新政、新兴、新展、新胜、新设。1973
年新民大队划出良种场大队。1981年新展大队西部划出新国大队,新胜大队改为新春大队,并
将其西部划为新荣大队。至此,新民公社辖11个生产大队。1984年 4月,该公社改为新民乡人
民政府,辖11个村民委员会。

  全乡辖域总面积96平方公里。区域内居住的民族有:汉族、蒙古族、满族,其中以汉族居
多。日本人加入中国籍的2人,日本侨民1人。据1982年人口普查资料测算,每平方公里人口密
度为181人。历史上有记载的伪康德4年,西梁家保有1 224户,8 080人,其中男性 4 385人,
女性3 695人。1985年该乡总户数为3 211户,总人口有16 134人。耕地面积84 100亩,粮豆面
积66 900亩,总产525.9万公斤,亩产78.5公斤。粮豆面积中水稻面积5 156亩,总产 39.15万
公斤,亩产76公斤。当年机耕面积48 324亩,机械播种面积 23 783亩。区域内有乡办水电站1
座,发电能力45千瓦;村办水电站1座,发电能力13.5千瓦。1985年末大牲畜存栏2 257头(匹)。

  企事业单位有:畜牧站、农机站、邮电所、广播站、电影院、文化站、电影放映队;珍珠
岩厂、砖厂、塑料厂、水泥管厂、铁木社。有供销合作社总社1处,中学 1所,小学9所,中心
卫生院1处。

   新民乡所属村屯表



  十、新 胜 乡

  新胜乡位于庆安县东南部,东以拉林清河为界与两利乡隔河相望,南与木兰县界为邻,西
以格木克河为界与新民乡、大罗镇界隔河而望,北与丰收乡毗邻。乡政府机关驻新发村刘德福
屯,距县城约25公里。

  清光绪十一年,本地属格木克东段,称东乡。光绪三十年,本地隶于二区。民国 3年至民
国20年,本地属东区。伪大同 2年12月,庆城县设11保,本地属万来号保,辖13甲、93牌。伪
康德6年1月1日,全县农村设19村,万来号保改称万来号村,又分设了八里川村。

  1945年11月,全县设 9个区,本地隶于西梁家区。1946年底,本地隶于第五区。1948年12
月,第五区改称新华区,辖12个村:新建、新设、新民、新兴、新政、新胜、新治、新华、新
福、新安、新发、新立。1949年10月新华区又改称第五区。1955年,村改称作业区。1956年 4
月,将属庆平区的区域划为新设乡、新胜乡、新福乡、新立乡。1958年,作业区改称管理区,
新设、新胜、新福、新立 4个乡合并,称新胜人民公社,辖14个管理区:新建、新设、新民、
新政、新兴、新展、新胜、新华、新治、新福、新安、新发、新立、新成。1960年管理区改称
生产大队。1966年 3月,将原新胜公社格木克河以西地区划出,归新建的新民公社。本公社称
谓依旧,管理区域缩小,驻址在刘德福屯,辖 9个生产大队:新山、新安、良种场、新福、新
庆、新林、新立、新成、新发。1984年4月,新胜人民公社改称新胜乡人民政府,辖9个村民委
员会。

  全乡辖域总面积 529平方公里。据1982年人口普查资料测算,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为33人。
区域内居住的民族有汉族、蒙古族、朝鲜族、满族,其中以汉族居多。日本人加入中国籍的 2
人。历史上有记载的伪康德3年(1936年)万来号保969户,总人口6 037人,其中男3 382人,女
2 655人。1985年该乡共3 118户,总人口16 139人。耕地面积为77 233亩,粮豆面积66 279亩,
总产569.6万公斤,亩产86公斤。粮豆面积中,水稻6 384 亩,占粮豆总面积的9.6%,总产78.2
万公斤,亩产122.5公斤。农业机耕面积56 815亩,机播面积 21 500亩。区域处于拉林清河与
格木克河之间,柳河水库坐落其南端,形成良好的水利资源优势,农田水利灌溉面积 6 444亩。
1985年末大牲畜存栏3 108匹(头)。

  企事业单位有:银行营业所、畜牧站、信用社、农机站、邮电所、广播站、文化站、电影
放映队、电管站、农机修配厂、粮油加工厂、氟石矿;有供销社总社1处,中学1所,小学14所,
卫生院1处。

  双丰林业局所属向阳山经营所和拉林经营所设于境内,总面积24 162公顷。

   新胜乡所属村屯表



  十一、丰 收 乡

  丰收乡位于庆安县城东部,东以拉林清河与平安镇、两利乡为界,南与新胜乡接壤,西与
县城毗连,北以哈佳铁路为界,与久胜镇分治。乡政府机关驻丰收村十二马架,距县城 6公里。

  清光绪十一年,本地属格木克东段,隶于东乡。民国 3年,本地属二区,驻姜家店,并设
警察分驻所,驻福合隆屯。民国20年,本地属中区。伪大同 2年,全县设11保,本地南部部分
地区隶于西梁家保,其他隶于姜家店保。伪康德6年 1月1日,本地称何家村,驻何家窝堡。伪
康德 8年,本地隶于姜家店村。1945年11月,本地隶于西梁家区。1946年底,本地隶于六区。
1948年12月,本地隶于保田区。至1949年10月保田区改称六区时,隶于六区。1956年 4月,庆
田区的区域划分为丰收乡、救国乡、平安乡。1958年本地隶于丰收公社(今平安镇)。1966年 3
月,原丰收人民公社区域重新划分为丰收人民公社、两利人民公社、平安人民公社。丰收公社
辖跃进、三合、巨胜、巨宝、宝田、丰富、丰收、新治、新华等 9个生产大队。1974年又增划
畜牧场、良种场2个大队。丰收公社计辖11个生产大队。1984年4月,丰收人民公社改称丰收乡
人民政府,辖11个村民委员会。

  全乡辖域总面积90平方公里。据1982年全国人口普查资料测算,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 176
人。区域内居住的民族有:汉族、蒙古族、朝鲜族、满族、壮族。以汉族居多,壮族只 1人。
1985年全乡共2 848户,总人口有15 132人。耕地面积86 049亩,粮豆面积71 874 亩。总产647.3
万公斤,亩产90公斤。粮豆面积中的水稻面积12 570亩,占粮豆面积的17.5%,总产 292.75万
公斤,亩产233公斤。农业机耕面积8万亩,当年机械播种75 160亩。区域地处拉林清河及格木
克河两河流域,并有丰收干渠横卧。农田水利有效灌溉面积13 852亩,机械灌溉 4 000亩。有
机电井90眼。1985年末大牲畜存栏1 392匹(头)。

  企事业单位有:文化站、广播站、信用社、畜牧站、邮电所、面粉厂、综合厂、砖厂和供
销合作社1处。有中学1所,小学11所,卫生院1处。

   丰收乡所属村屯表



  十二、丰 田 乡

  丰田乡位于庆安县城东北部,东北与伊春市界毗连,东南以依吉密河为界与铁力县相邻,
西与勤劳镇接壤,北与发展乡为邻。辖区总面积为1 018平方公里,其中农业区总面积 98.1平
方公里,占辖区总面积的9.6%;林区总面积919.9平方公里,占辖区总面积的90.4%。庆安县林
业局兴山林场、曙光林场坐落于本辖区内,并有客属的铁力红旗林场、西北河营林所、卫星营
林所等单位在辖区内。乡政府机关驻庆林村王老板屯,距县城25公里。

  清光绪十一年,本地属额伊浑段,称北乡。光绪三十年,设县治时,属五道岗警察局(所)
辖地。民国3年,本地属三区。民国20年。,本地属北区。伪大同2年12月,全县设11保,本地
隶于七道岗保。伪康德4年,七道岗保迁驻三道岗,本地隶于三道岗保。伪康德6年1月1日,本
地称阎炮村,驻阎炮屯。伪康德8年,本地称华阳村。

  1945年11月,本地隶于杨树林区。1946年底,全县设 8个区政府,本地隶于七区。1948年
12月,本地隶于永丰区。1949年10月,永丰区改称七区时,本地依属七区。1956年 4月,原庆
丰区的区域划分为勤劳乡、发民乡、黎明乡,本地称黎明乡。1958年本地隶于勤劳人民公社。
1966年3月,原勤劳公社东部划出,称丰田公社,驻王老板屯,辖7个生产大队:庆红、丰田、
庆林、庆兴、庆丰、良种场、东兴。1984年4月,丰田人民公社改称丰田乡人民政府,辖8个村
民委员会。据1982年全国人口普查资料测算,每平万公里人口密度 7.5人。境内居住的民族有:
汉族、蒙古族、朝鲜族、满族,以汉族居多。1985年,全乡共1 472户,7 558人。耕地面积41 798
亩,粮豆面积37 758亩,总产340.65万公斤,亩产90 公斤。粮豆面积中的水稻播种面积11 327
亩,占粮豆面积的30%,总产157.95万公斤,亩产139.5公斤。农业机耕面积41 100亩,机械播
种6 000亩,其中机械插秧550亩。农田水利受益于呼兰河、依吉密河。有效灌溉面积11 325亩。
有机电井8眼。乡有水利发电站1座,发电能力445千瓦。1985年末大牲畜存栏1 484匹(头)。

  企事业单位有:畜牧站、信贷社、供销社。有中学1所,小学7所,乡卫生院1处。

   丰田乡所属村屯表



  十三、发 展 乡

  发展乡位于庆安县城东北部,东北与伊春市界接壤,东南与丰田乡为邻,南接勤劳镇界,
西北与欧根河为界与同乐乡隔河相望。地形呈西南、东北狭长形。辖区总面积 902平方公里,
西南部为农业区,东北部为林区。黑龙江省铁力农场11连、12连、13连、14连、15连均驻于此;
铁力的泥河农场、卫东林场、茂林河林场亦驻于此。乡政府机关驻发展村七道岗,距县城36公
里。

  清光绪十一年,本地属额伊浑段,称北乡。光绪三十年,本地属五道岗警察局(所)辖地。
民国3年,本地属三区。民国20年,本地属北区。伪大同2年12月,全县设11保,本地隶于七道
岗保。伪康德4年,七道岗保迁驻三道岗,本地隶于三道岗保。伪康德6年1月1日,本地隶于三
道岗村。1945年11月,本地隶于杨树林区。1946年底,本地隶于七区。1948年12月,本地隶于
永丰区。1956年4月,全县裁撤区的建制。原庆丰区的区域划分为勤劳乡、发民乡、黎明乡,
本地称发民乡。1958年,本地隶于勤劳人民公社。1966年 3月,将原勤劳公社北部划出,称发
展人民公社,驻七道岗屯。1984年4月,发展人民公社改称发展乡人民政府,辖6个村民委员会。
据1982年全国人口普查资料测算,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14人。境内居住的民族有:汉族、蒙古
族、朝鲜族、满族,以汉族居多,日本人加入中国籍的1人。1985年全乡共1987户,有9 709人。
耕地面积71 290亩,粮豆面积63 323亩,总产 514.5万公斤,亩产81公斤。粮豆面积中,水稻
面积6 120亩,占粮豆面积的9.7%,总产113.5万斤,亩产185.5公斤。农业机耕面积 45 630亩,
机播面积29 189亩。其中机械插秧980亩,机械收割2 300亩。农田水利有效灌溉全为机械灌溉,
面积6 120亩。有机电井68眼。1985年末大牲畜存栏数1 752头(匹)。

  企事业单位有:农机站、畜牧站、信用社、供销总社。有中学1所,小学15所,乡卫生院1
处。

   发展乡所属村屯表



  十四、同 乐 乡

  同乐乡位于庆安县北部边陲,西部和北部以尼尔根河为界与绥棱县界隔河相望,南与勤劳
镇、致富乡毗连,东以欧根河为界与发展乡为邻。乡政府机关驻同乐村隋家屯,距县城约30公
里。

  清光绪十一年,本地属尼尔吉河段,隶于北乡。光绪三十年,余庆街设县治时本地称八区。
民国 3年,本地称三区,设区公所和巡警分所,区公所驻侯家屯。民国20年,本地属北区。伪
大同2年,伪满政府废除乡村制,推行保甲制,全县设11保,本地称侯家屯保,辖18甲、212牌。
同年在曲家屯设“四合成警察分驻所”。伪大同 3年,日伪政权实行集团部落,将王振河以东
的26个自然屯,全部放火烧光,800多户人家分别移并到王振河、东升合、一撮毛。伪康德5年,
日本侵略者建立开拓团,其本部和一部设在某部队驻地的南下坡,二部驻掏耙沟,三部驻偏脸
张,四部驻商家窑。伪康德6年 1月1日,伪庆城县政府废除保甲制,实行街村制,本地称四合
城村,设四合城警察署。不久,警察署移驻三道岗,只设警察分所。

  1945年11月,庆安县民主政府成立时,本地称杨树林区。1946年 6月,本地称八区,设13
个农会:前进、竞业、裕民、同乐、爱国、兴业、富有、更新、兰河、临河、致富、光荣、同
义。1948年12月,本地称富北区。到1949年10月又改称八区,辖13个村:一撮毛村、四合城村、
刘油坊村、南城张村、赵英村、侯家村、宫王村、后冷家村、福成村、周油坊村、杨树林村、
前冷家村、海龙胜村。1955年,村改为作业区,本地称庆林区。1956年 4月,全县裁撤区的建
制,将属庆林区的区域划分为 4个乡:同乐乡、兴业乡、更新乡、致富乡。1958年,作业区改
称管理区,原庆林区划分的 4个乡合并,称同乐人民公社,驻隋家屯,辖14个管理区。1960年
管理区改称生产大队。1966年 3月,全县人民公社调整,地处同乐公社南部的富有、福成、兴
隆、兰河、沿河、临河、致富、光荣、东升、更新、同义等11个大队,划属新置的致富公社,
同乐、卫星、爱国、兴业、竞业、裕民、同富、兴山、前进等大队仍为同乐公社辖属。1984年
4月,同乐人民公社改称同乐乡人民政府,辖10个村民委员会。

  全乡辖域总面积 1 179平方公里。根据1982年人口普查资料测算,每平方公里的人口密度
15.6人。区域总面积内,驻有县属大青山、金沟 2个国营林场。区域内居住的民族有汉族、满
族、蒙古族、朝鲜族,其中以汉族居多。1985年全乡有3 592户,18 509人。耕地100 518亩,
粮豆面积89 839亩,总产1 104.5一万公斤,亩产122.5公斤。粮豆面积中,水稻面积12 504亩,
总产27 310公斤,亩产218.5公斤。农村合作经济总收入736万元,人均218元。机耕面积7万亩,
其中机械插秧 600亩。区域处于泥尔根河左岸和欧根河右岸,并筑有前进和同乐干渠。农田水
利的有效灌溉面积12 504亩,机灌3 000亩。有机电井33 眼。1985年末大牲畜存栏2 589头(匹)。

  企事业单位有:畜牧站、农机站、邮电所、广播站、电影院、综合厂、供销合作社。有中
学1所,小学9所,中心卫生院1处。

   同乐乡所属村屯表



  十五、致 富 乡

  致富乡位于庆安县城西北部,东、南、西分别以欧根河、呼兰河与尼尔根河为界,与勤劳
镇、久胜镇、绥化市界隔河相望;北与同乐乡毗邻。乡政府机关驻更新村肖家屯,距县城15公
里。

  清光绪十一年,致富乡区域属尼尔吉河段,继属于北乡。光绪三十年,余庆街设县治时,
原北乡为七、八区,本地属八区。民国3年(1914年),全县划6个区,本地属三区。民国 6年,
庆城县巡警总局下设5个区,本地属第五区。民国20年全县划5个区,本地属北区。伪大同 2年,
伪满政府废除乡村制,推行保甲制,全县设11保,本地属侯家屯保。伪康德6年(1939年)1月 1
日,本地称杨树林村,初驻杨树林屯,后驻前冷家屯。

  1945年11月,县民主政府成立时。致富属杨树林区。1946年 6月,本地属八区。1955年属
庆林区。1956年 4月,全县裁撤区的建制,庆林区地域内划分为同乐乡、兴业乡、更新乡、致
富乡。1958年本地隶于同乐人民公社。1966年 3月,全县人民公社进行调整,将同乐公社南部
属地的寓有、福成、兴隆、兰河、沿河、临河、致富、光荣、东升、更新、同义等大队划出,
新建致富公社。1984年 4月,该公社改称致富乡人民政府,辖11个村民委员会。全乡辖域总面
积122平方公里。根据1982年人口普查资料测算,每平方公里的人口密度177人。境内居住着汉
族、蒙古族、回族、朝鲜族、满族,其中以汉族居多,朝鲜族次之。

  1985年本乡共4 304户,21 644人。耕地面积98 803亩,粮豆面积 92 330亩,总产989.95
万公斤,亩产107公斤。粮豆面积中,水稻面积41 500亩,总产522.45万公斤,亩产126公斤。
机耕面积75 120亩,机械播种45 000亩,其中机械插秧 6 322亩。区域处于泥尔根河左岸和欧
根河右岸,并筑有同乐干渠、致富干渠和兰河干渠,农田水利灌溉有效面积51 850亩,机械灌
溉10 350亩。有机电井138眼。乡内有水利发电厂1座。1985年来大牲畜存栏1 792头(匹)。

  企事业单位有:畜牧站、农机站、邮电所、广播站、灌溉站、综合厂、供销社。有中学 1
所,小学11所,卫生院1处。

   致富乡所属村屯表



  十六、两 利 乡

  两利乡地处庆安县东南隅。东临庆安和铁力两县的界河——安邦河,南到官五爷大山与木
兰县毗连,西以拉林清河为界与丰收、新胜两乡为邻,北与平安镇接壤。双丰林业局到向阳山
营林所的公路横穿区域,路南均属林区,农业区多集中于路北。区域总面积 345平方公里。乡
政府机关驻两利村高连生屯,距县城25公里。

  清光绪十一年,本地为格木克东段,称为东乡。光绪三十年设县治。至民国 3年本地属二
区。民国20年,本地属东区。伪大同 2年,全县设11保,本地隶于姜家店保及姜家店警察署。
伪康德6年1月1日,实行街村制,本地称高连生屯,改隶于大罗镇警察署。

  1945年11月,全县设 9个区,本地隶于西梁家区。1946年,本地隶于六区。1948年12月,
本地属保田区,到1949年10月,又隶属六区。1955年六区改称庆田区,本地隶于庆田区。1956
年 4月,全县裁撤区的建制,本地称救国乡,辖红升、救国、建业、两利、爱林和六区移民新
村。1958年,本地隶于丰收人民公社。1966年 3月,全县人民公社进行调整,原丰收公社区域
划分为丰收公社、平安公社、两利公社。两利公社驻地迁至花李屯,辖兴国、兴建、建业、两
利、护林、爱林、新明等 7个生产大队。1972年爱林大队辖域划出经营大队。1974年建业大队
辖域划出良种大队。1979年建业大队辖域又划出星光大队。至此,两利公社计辖10个生产队。
1984年4月改称两利乡人民政府,辖10个村民委员会。

  据1982年全国人口普查资料测算,每平方公里的人口密度为35人。区域内居住的民族有汉
族、蒙古族、回族、壮族、朝鲜族、满族、鄂伦春族,其中以汉族居多,朝鲜族次之,并有加
入中国籍的日本人9名。1985年本乡总户数为2 260户,有11 321人。耕地面积62 121亩,粮豆
面积53 280亩,总产量829.4万公斤,亩产155.5公斤。粮豆面积中水稻面积10 280亩,总产量
289.4万公斤,亩产281.5公斤。当年机耕面积75 362亩,机播面积59 700亩,其中机械插秧52
5亩,农田水利有效灌溉面积1万亩。有机电井37眼。1985年末大牲畜存栏1 892头(匹)。

  企事业单位有:农机站、畜牧站、信用社、邮电所、广播站、砖厂、面粉厂、供销合作总
社。有中学1所,村级小学10所,卫生院1处。

   两利乡所属村屯表



  十七、巨宝山乡

  巨宝山乡位于庆安县境西南隅。东以银河为界与大罗镇毗邻,西以泥河为界与巴彦县界相
望,南端以分水岭为界与木兰县接壤,北部与民乐镇、建民乡为邻。乡政府机关驻四合村,距
县城约34公里。

  清光绪十一年,本地属格木克西段,隶于南乡。光绪三十年,设县治时本地隶于四区,区
公所驻小川屯。民国3年,本地隶于二区。民国20年,本地隶于南区。伪大同2年,全县设11保,
本地称小川保,辖34甲、380牌。伪康德6年1月1日,本地称新安堡村。1945年11月,本地隶于
大罗镇区。1946年 6月,本地隶于四区。1948年12月,本地隶于富南区。1949年10月又隶于四
区。1955年隶庆和区。1956年 4月全县撤销区的建制,庆和区的辖域划为新生乡(驻张有屯)、
大罗镇乡(驻大罗镇)、长安乡(驻新安堡),本地称长安乡。1958年本地隶于东风公社。1966年
3月,全县人民公社进行调整,新建立了巨宝山人民公社,其所辖大队为:原大罗镇公社所属
的远景、四合、泥河、靠山、向前、西河、巨宝山等大队和原民乐公社所属联合大队及建民公
社所属的双阳大队,计9个生产大队。1984年4月,改称巨宝山乡人民政府,辖 9个村民委员会。

  全乡总面积114平方公里。据1982年全国人口普查资料测算,每平方公里的人口密度145人。
区域内居住的民族有汉族、蒙古族、回族、壮族、满族,其中以汉族居多。1985年本乡共2 851
户,有14 096人。耕地85 001亩,粮豆面积71 334亩,总产量601.45万公斤,亩产84公斤。粮
豆面积中水稻面积为2 520亩,总产量55.25万公斤,亩产215公斤。当年机耕面积 42 500亩,
其中机械播种27 373亩。本乡地处泥合与双银河之间,且南部有靠山水库,农田水利有效灌溉
面积6 000亩,其中机灌4 000亩,有机电井65眼。1985年末大牲畜存栏2 065头(匹)。

  企事业单位有:农机站、畜牧站、收购站、信用社、广播站、邮电所、粮管所、电管站、
机械修配厂、饲料厂、磨米厂、酒厂、石场、砖厂、供销社。有中学1所,村级小学9所,卫生
院1处。

   巨宝山乡所属村屯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