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八节 农田基本建设

第八节 农田基本建设




  庆安县属于近山区,丘陵地带较多。土壤侵蚀面积75万亩,占耕地面积的5%。其中水蚀面
积45万亩,风蚀面积30万亩。丘陵地带少雨年份则风蚀成害,多雨年份则水蚀成灾。

  一、抗旱 排涝

  从50年代开始,该县采取“农建公助”的办法,制定了“全面规划,综合治理”的方针。
旱涝兼治。以治涝为主,对山、水、林、田进行综合治理。到1985年,全县有万亩以上的自流
灌区6个,万亩以下自流灌区8个。排灌水主干渠道29条,总长328.13公里,排灌面积为29万亩。
灌区补水井199眼,装机容量为2 035马力/138台。在呼兰河、格木克河、拉林清河、安邦河流
域的4个易涝区内,有治涝干渠576条,总长90.95公里,支渠109条,总长 145.2公里。治涝面
积48.17万亩,其中可抗5年一遇的灾害的农田面积23.3万亩,可抗6年至8年—遇的灾害的农田
面积1.92万亩。防洪河堤194.43公里,可保护耕地11.25万亩。草原2。33万亩,荒地 2.1万亩。
横坡打垄10万亩,种草护坡面积6.2万亩。其中清种1.4万亩,粮草间种 4.8万亩。农田机电井
1 492眼,农田防护林37.5万亩。1973年修筑梯田4.5万亩,但大部分修筑在不宜修筑的田地上。
而且修筑标准低,以土筑堰,以后大部分被水冲毁。到1985年,只有巨宝山、致富等乡境内很
少部分的梯田仍被利用。

  二、土壤改 良

  庆安县土壤改良的重点是改良沼泽土和白浆土。全县沼泽土面积32.4万亩。沼泽土的土质
粘重,土壤含水量大,土体冷浆,适耕性差,地势低洼易涝。对此,本县采取施沙改土,施灰
改粘,多施热性农家肥,浅耕深松的方法改良沼泽土。同时将一些低洼易涝地块开垦成水田,
较难改造的地块,以机械推塘,修筑养鱼池,有效地改良和应用了大面积的沼泽土地。全县有
白浆土53万亩,由于种养失调,加之风、水侵蚀严重,使黑土层变薄。土包变浅,呈破皮黄状
态,出现了干瘦而僵硬的土质结构。改良这类土壤,主要采取种草治沟护坡,横坡打垄,少翻、
浅翻、深松,多施草炭肥和农家肥的方法,活化土壤,改善土壤的通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