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食品加工
第二节 食品加工
一、糕点、糖果
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余庆街有了私营的果匠铺,字号为福泉永、庆发魁等。1946年城
内有较大的私营果匠铺5家。
1952年8月,成立了庆安县食品加工厂,属全民所有制企业,有职工7人,厂房面积80平方
米,固定资产 0.2万元。主要生产糕点,年生产能力10吨,品种单一,设备简陋,生产工序全
是手工操作。该厂1957年开始生产糖果,日产 300斤。1963年固定职工增加到40人,厂房面积
扩大到300平方米,主要设备有冷冻机1台,自制的手摇饼干机、和面机各 1台。生产各种糕点、
糖果计35种,年生产糕点187吨,糖果25吨,完成工业总产值73.5万元,实现利润6.8万元。1972
年,厂房面积扩大到500平方米,固定资产7万元,职工增加到80人,生产旺季还招用临时工。
年生产糕点526吨,糖果177吨,品种有45 种,完成工业产值155万元,利润14.4万元。1978年
以后,生产规模日益扩大,厂房面积增加到1 600平方米,职工增加到127人,工厂进行了一系
列改革,实行了以厂长为核心的经营承包制,在企业内部进行配套改革,强化了经营管理,使
产值、利润同步增长。1982年完成产值175万元,比1978年增长36%;实现利润10万元,比1978
年增长16%。1985年,庆安县食品加工厂职工发展到132人,固定资产原值46万元,厂房生产面
积达2 500平方米。产品达160多个品种,年生产各种糕点927吨,糖果160吨,完成产值 138万
元,利润5万元,利税额13万元。此外,县内还有7家集体所有制企业从事糕点、糖果的生产与
加工。
二、肉 食
解放前,庆安城内只有 1处私营肉食加工业。1952年成立县肉食加工厂,属全民企业。当
时有职工9人,设备很简陋,只用1口大锅屠宰生猪,熟食只能加工香肠和丸子。生产过程全是
手工操作,加工数量少,产值低,后来设备逐年有所改进。到1971年有固定资产 8万元,年产
值51.2万元。1981年工厂实现了半机械化,固定资产10万元,设备有劈件机、打头机、提升机、
搅肉机、搅拌机、灌肠机等各1台。有职工33人。年屠宰生猪1 580吨,加工熟食30吨,完成工
业产值244万元,上缴利税6万元。
1985年,庆安县肉食加工厂有职工75人,固定资产原值26万元,厂房 1 500平方米,完成
工业总产值102万元,占食品工业总产值的5.5%。
三、乳 品
1980年 9月,本县在啤酒厂成立乳制品车间,开始生产乳品。当时,设备简陋,产量少,
质量低,只有10名工人,用平锅熬奶,主要是生产工业用奶粉。随着本县奶牛事业的发展,1982
年3月,在原锻压厂厂址筹建庆安县乳品厂,同年7月投产,当年生产奶粉46吨,创产值24万元,
税金 1.3万元。1983年乳品厂建立健全了各项质量管理制度,产品质量稳定升级,1984年获黑
龙江省质量三级称号。1983年、1984年两年完成工业总产值计 341.8万元,实现利润19万元。
1985年,乳品厂有职工137人,厂房650平方米,固定资产169万元,年产乳粉达410吨,产
品畅销全国20多个省和18个大中城市。完成工业总产值215.8万元,实现利润 17.5万元,全脂
奶粉质量合格率达到100%,特级品率达 98%。1984年,庆安县乳品厂生产的“寿”字牌全脂奶
粉被评为省优质产品,1985年在全省同行业中名列第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