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节 酿造

第三节 酿造




  一、白酒、果酒酿造

  (一)白酒酿造

  早在清光绪四年(1878年),本地就有了私营烧锅,开始生产白酒。至光绪二十年,共有烧
锅7家。

  民国时期,县内有天增源(源升河)、东川涌、姚烧锅等五、六处私营小酒厂。设备简陋,
手工操作,劳动强度大,只生产白酒,全县年产量180吨左右,产品在本县城乡销售。

  伪满时期,由于日军入侵,县内工业惨遭破坏,酒业萧条。解放后,1946年 6月,庆安县
政府接收了日伪财产——大众制酒厂(原源升河)。1947年,改为地方国营庆安制酒厂。厂房面
积950平方米,职工47人,主要生产白酒、五加参酒、三鞭酒,年产量200吨。该制酒厂是本县
较早的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1958年,庆安、铁力两县合并后,原铁力虎骨酒厂并入庆安制酒
厂。工厂职工增加到111人,固定资产13.5万元,年生产白酒234吨,完成工业总产值39.8万元,
实现利润6万元。1964年,工厂有职工106人,固定资产34.4万元。年生产白酒 368吨,比1958
年增长57.3%;完成工业总产值47.5万元,比1958年增长19.3%;实现利润24.8万元,是1958年
的 4倍。“文化大革命”期间,由于企业规章制度与正常的生活秩序遭到破坏,产品产量大幅
度下降,造成企业严重亏损。仅1976年,工厂亏损达10万余元。

  1978年以后,制酒厂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进行了整顿和一系列的改革,从而增强了企
业活力。1985年,制酒厂厂房建筑面积为9 000多平方米,职工发展到 222人,其中科技人员8
人,占总人数的3.6%。固定资产为95.7万元,主要设备有61台(套),年生产白酒 1 401吨,产
品销售收入为300万元,工厂实现了半机械化生产,年综合生产能力达到2 500吨。产品品种有
12个,其中,具有滋补健身及疗效作用的庆泉牌五加鞭酒,已销全国十多个省市。1979年至1985
年,县制酒厂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1 622万元,共向国家上缴利税470万元。

  (二)果 酒

  1959年,县制酒厂利用 1个车间生产果酒,有工人16名,以野生的山丁子、山葡萄、山梨
为原料,酿成红果酒、葡萄酒、山梨酒等 3个品种,年产果酒20吨。1960年,在国民经济严重
困难时期,因白糖等原料紧缺,果酒停产。1982年,制酒厂又扩建了 500平方米的果酒车间,
重新生产果酒。有职工87人,主要设备有39台(件),品种有柳河红、黑加仑,年生产果酒 200
吨。1985年,增加了大山楂、紫梅、草梅、猕猴桃等果酒品种,年生产果酒700 吨。

  二、啤酒与原料生产

  (一)啤 酒

  1959年,在庆安县白酒厂内利用 1个车间,开始生产啤酒,有工人36名。当时因设备简陋,
生产能力低,1959年至1977年,累计生产啤酒1 527吨,年平均生产啤酒 80.4吨。1975年在县
城南,新建年产2 000吨的啤酒厂,总投资45万元,于1978年6月正式投产。厂房面积 750平方
米,固定资产47万元,主要生产设备有16台(件)。有职工54人,其中技术人员 3人。年生产啤
酒 207吨,产品销售本县和双丰等地。由于建厂时间短,各项规章制度尚未健全,缺少管理经
验,1979年、1980年两年累计亏损2万元。

  自1981年开始,在深化企业改革中,改革和加强了对质量、劳动、经营、物资、设备、技
术和财务的全面管理工作,从而使产品产量和经济效益显著提高。1981年提前 4个月完成全年
生产计划,年生产啤酒1 258吨,完成工业产值45万元,实现利润3.2万元。到1985年,全厂有
职工121人,厂房面积扩大到2 330平方米,固定资产原值 101万元,主要设备39台(套),年啤
酒产量提高到2 328吨,产值达99万元,上缴利税30万元。

  (二)啤酒原料生产

  为了解决啤酒生产原料,1979年12月,庆安县开始筹建啤酒原料厂。总投资 528万元,占
地面积6.06万平方米,其中生产面积为 2.02万平方米。职工98人,设备314台(套),固定资产
528万元。该厂为生产啤酒原料的专业厂家。1980年6月,建成了年生产能力 2 000吨的一车间,
10月试产,到本年底,产量为406吨,进等率达70%以上,创产值23.3万元。1982年11月,二车
间建成,完成了万吨麦芽生产线任务,庆安县啤酒原料厂正式投产。当年生产麦芽 6 124吨,
销往本省各啤酒厂。创产值336万元,实现利润9.6万元,上缴税金12.8万元。以增加经济效益
为目的,厂内进行了全面配套改革。

  到1985年,啤酒原料厂职工增加到597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6人。厂房面积 1.2万平方米,
又购进新设备10台(套),固定资产580万元。年生产麦芽10 473吨,产品合格率达95%以上,优
质品率达90%以上,年销售收入455万元。完成工业总产值576万元,实现利润60万元。

  二、饮 料

  1963年县白酒厂利用果酒车间生产麦精、葛瓦斯汽水。设备简陋,进行间断性生产,年产
量20吨,利润0.8万元。1970年增加合成碳酸果实汽水,主要设备有混合机,罐装机等 5台(套),
年产量40吨,利润 1.2万元。1980年生产黑加伦汽水、山楂露汽水。同年。县啤酒厂为安置本
单位待业青年,成立了青年饮料厂,为小型集体所有制企业。到1985年,青年饮料厂厂房面积
800平方米,职工42人,固定资产11万元,设备 70台(套)。生产的产品主要有小香槟、雪梅露、
生力宝等5个品种。自1980年至1985年,这个饮料厂生产各种饮料总产量为1 900吨,累计完成
工业总产值62万元,向国家上缴利税总额为12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