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弹棉
第七章 弹棉、纺织工业
第一节 弹棉
伪满康德5年(1938年),庆城县内出现了私营的弹棉房。1950年全县有弹棉厂3处。1955年
增加到 5处,用简陋的旧式弹棉机、5—6马力的柴油机、瓦斯机做动力,为城乡人民加工旧棉
花,年产量10吨左右,产值1.1万元。1956年,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中,由5
家私营弹棉作坊合并为1家公私合营的庆安弹棉厂。厂房150平方米,设备仅有弹棉机 1台,固
定资产0.3万元,流动资金0.2万元,职工 7人,隶属县手工业生产合作社联合社,公私合营后,
生产有了发展,年加工旧棉花44吨。除此之外,还为国营商业加工皮棉。自1960年用电力代替
了柴油机、瓦斯机以后,每年加工旧棉花50吨,皮棉 114吨。1962年,弹棉厂迁址,新厂房面
积为600平方米,全部使用电动机,生产设备进行了更新换代,有弹棉机3台,增加了松棉机、
打包机、压片机等,提高了生产效率,年加工旧棉花52吨,加工皮棉82吨,完成工业总产值0.4
万元。
1966年10月22日,庆安弹棉厂转为地方国营庆安永红弹棉厂,全部职工平均人数22人,固
定资产3.7万元,有弹棉机3台,年加工新旧棉花173吨,完成工业总产值0.5万元,实现利润0.2
万元。1976年,弹棉厂厂房面积为725平方米,全部职工平均人数为49人,固定资产 16.4万元,
流动资金7.1万元,年加工新旧棉花261吨,全员劳动生产率429元,完成工业总产值2万元,年
末亏损5万元。
1977年,弹棉厂改为麻纺厂。弹棉生产交给庆安镇,为镇办工业。到1985年,镇弹棉厂厂
房350平方米,职工23人,固定资产原值7万元,设备6台,年加工旧棉花5吨,皮棉20吨,完成
工业总产值3万元,销售收入4万元,利润1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