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节 木器加工

第三节 木器加工




  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前后,余庆街出现了私营木匠铺。用锯、刨、凿等简单工具,生产
箱、柜等木制家俱。

  1956年,由12家木匠铺组建了木器生产合作社,厂房500平方米,职工41人。合作股金1 200
元,有旋床 1台,以手工生产为主,产品有柜、箱、木桶、车棚、悠车等,年生产各种木制品
3 000件。1959年,木器生产合作社积累资金增多,还清股金,转为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厂
名改为地方国营庆安木器厂。1961年,工厂进行技术改造,设计制作了木板拼缝机、压刨机等
十余台木工机械设备,实现了木器生产的半机械化,提高了生产效率,增加了经济效益,年创
利润 7万元。1966年至1976年,木器厂开发了新产品,衣柜、书柜、酒柜、高低柜等,并自制
出旋切机、单板剪切机,能生产出小规格胶合板。当时,在绥化地区首家将胶合板应用于家俱
生产。但是,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各项管理混乱,企业经济效益差。“文革”期间,
累计亏损10.5万元。

  1980年以来,企业在进行整顿、深化改革过程中,除了加强经营管理外,进行了很多工艺
改革。大搞木材综合利用,板材利用率高达 80%以上,大搞技术革新。1983年,木器厂首次将
家俱烤漆技术应用于家俱表面涂饰,使传统的油漆工艺有了创新。1984年,从日本、罗马尼亚
引进板式家俱设备生产线,为工厂的振兴创造了条件。大搞开放经营,根据市场需要,采取产
成品、半成品同时销售的办法,拓宽了产品销路,木器厂生产的学生课桌椅、木折椅、方凳等
成品、半成品已销往哈尔滨、大庆、沈阳、北京等 4个城市,生产的木折桌、木折凳已出口香
港、日本。自1980年至1983年,总出口量为1万件。到1985年,厂房扩大到8 000平方米,职工
92人,固定资产原值87万元,主要生产设备有30台(套),产品品种有46种,全年生产各种木器
品共8万件,完成工业总产值68万元,产品销售收入36万元,向国家上缴税金2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