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节 桥涵渡口

第三节 桥涵渡口




  一、桥 涵

  清末民初,境内的河桥均为简易木桥。民国5年(1916年),全县有桥梁9座。拉林清河上有
3座:城东北10公里处的拉林清河桥;城正东9公里处的疙瘩山桥;城东南15公里处的郑家大桥。
安邦河上有1座:城东南30公里处的李云福大桥。格木克河上有4座:城东南 1.5公里处的格木
克第一桥;城西南1公里处的格木克第二桥;城西15公里处的罗锅大桥;城东 12.5公里处的苏
家大桥。双银河上有 1座:城正南25公里处的马家大桥。这些桥梁均系木制结构,大桥是以所
在地或建桥之人的称谓而得名。伪康德4年(1937年),全县有大小桥梁44座,涵洞30多道。

  解放初期,县政府对庆安至大罗镇(东、西两线)、庆安至绥化、庆安至铁力、庆安至柳河
(新胜)等 5条公路上的15座木桥进行改建。桥梁属木制结构,当年竣工通车。自1949年至1979
年,修建木桥9座,修建半永久性桥梁6座,共65延长米。修建永久性桥梁40 座,计813.5延长
米。修建涵洞21道。

  呼兰河大桥位于县城西北9公里处的呼兰河下游,1978年4月开始修建。由省公路工程一处
一队120人承包施工,有同乐、致富等 5个公社600余民工参加修建。此桥梁为八字斜撑连续板
桥梁,为钢筋混凝土构成的永久性桥梁。全长254.6米,宽8.5米,载重15吨。桥两头引道共200
米,宽10米,路基高4米,当年10月1日通车。

  王升大桥位于县城东北15公里处的呼兰河上游,于1982年6月1日开始修建。由哈市工程队
承包施工,总投资45万元。桥长117.04延长米,宽 7米,是由钢筋混凝土构成的永久性桥梁,
载重15吨。1983年 5月28日通车。两座大桥的建成,结束了两岸人民靠摆渡过河的历史,促进
了本县工农业生产的发展。

  到1985年,全县共有永久、半永久性桥梁86座,总长 1 431.6延长米。修筑钢筋混凝土管
涵洞455道。

  二、渡 口

  民国5年(1916年),在本县境内的呼兰河上有渡口6处:善家船口、庐家船口、王家船口、
李贵船口、赫家船口、冷家船口。当时,较大的是李贵船口。

  这些渡口主要是运送粮食,木材等物资和两岸来往行人。因受冬季寒冷气候的影响,每年
船运期只有五、六个月时间。

  建国后,1949年庆安境内的呼兰河上有渡口2处:冷家船口、李贵船口。1953年,2处船口
由县交通科接管,设专职人员摆渡。是年,伪满时期修建的王升大桥桥身坠塌,当时没有及时
修建。为打开南北两岸人民的交通要道,县政府决定将李贵船口的大船逆行至此处,建立渡口,
称王升船口,李贵船口只留下小船摆渡行人。至此,县交通科管辖 3处渡口。1965年,李贵船
口撤销。1978年10月,呼兰河大桥建成通车后,冷家船口停止摆渡。1983年 5月,王升大桥建
成通车后,县内渡口全部撤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