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国营 1946年庆安县第一家国营商业企业——大众药房成立,当时隶属于财政科,诊病兼卖药。
1947年12月,本县又成立了政企合一、批零兼营的贸易局,下设 2个百货商场。1948年贸易局
撤销,成立了隶属于工商科的贸易公司。1949年,为了尽快恢复经济发展,扩大物资交流,稳
定市场,满足广大人民的生活需要,贸易公司积极开展了两项工作。一是转变工作作风;二是
改变过去“独立经营”的思想,加强了与供销合作社的密切合作。仅第四季度通过供销合作社
推销的商品量就占总推销量的 52.8%,既增加了本系统的经济效益,同时也促进了供销合作社
的发展。1950年11月,贸易公司并入工商科,同时成立了百货、食品、土产3个专业公司和1个
燃料部,随后又成立了第一百货商店。同年,大众药房改建为庆安县医药公司,负责本县医药
商品的经销工作。1956年工商科改为商业局,下属百货公司和食品公司等12个单位。同肘,粮
食局下设了粮油供应公司,负责城镇居民的粮油供应工作。1960年庆安县物资局成立,下设一
个物资供应站,负责全县的物资供应与管理工作。同年,成立了五金交电公司和糖业烟酒公司,
扩大了国营商业的队伍。1958年和1968年,供销合作社曾先后 2次并入商业局,与国营商业合
为一体,成立了商业、供销和服务三位一体的经营体制。1966年“文革”开始以后,国营商业
同样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商品短缺,一些生活日用品凭票、证限量供应。同时还撤销、合并了
一些商业网点,削减了干部职工的人数,使许多企业连年亏损,严重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1972年,供销合作社第二次从商业局中划分出来,恢复其原来的经济体制。1973年,庆安县外
贸公司成立,为本县的国营商业开辟了一条对外经济贸易的新渠道。
1978年以后,国营商业把工作重点转移到商品经营业务上来,一手抓购销,一手抓服务,
制定了“文明经商,礼貌待客,主动介绍,热情周到”的服务标准。同时还适当地扩大了职工
队伍,增加了商业网点。1979年,国营商业企业进一步加强了经营管理工作,制定并实行了
“定额加奖励”、“超利润分成”的奖励方法,使企业面貌大为改观,经济效益显著提高。1981
年全县经营批发业务的国营商业企业有百货、糖酒、五金、食品、医药、药材、石油和蔬菜 8
个公司,经营零售业务的网点有57个。在多家经商、互相竞争的情况下,国营商业企业采取了
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如拓宽商品购销渠道,制定合理的奖惩办法,提高职工素质等,使企
业在激烈的经济竞争中更加充满活力。1984年,由商业局代管的医药和药材两个公司划出,成
立医药管理局,又撤销了蔬菜公司,成立了信托公司、纺织品公司和工业品贸易中心,使国营
商业企业成为本县商品经济发展的主导。1985年,全县有国营商业网点84处,职工 2 364人。
全县商贸系统商品销售总额达2 595.7万元。
庆安县1981—1985年国营商贸网点与职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