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医药 庆安县的药品经销业开始于清朝光绪十五年(1889年)。当时本县只有锦和盛 1家药铺,从
业人员30人,有5间营业室,2间仓库。经销的中草药和中成药700多种,日销售额600块大洋左
右。民国初年,西药开始传入本县,各中药铺都经销少量的常用西药,但没有专门经营西药的
店铺。民国11年(1922年)成立的天心仁药房,是本县第一家专门经营西药的药房。伪康德 3年
(1936年),全县共有大小药铺40家,其中县城内有19家。
1950年医药公司成立后,本县的医药商业开始走上计划发展的轨道。公司下设 3处医药批
发站, 5处药品零售点,同时,农村各供销社都代销药品。经销的医药商品有针剂、片剂、粉
剂、水剂、酊剂、油膏、兽药、玻璃仪器和医疗器械等9大类400多种。1956年庆安县药材公司
成立,负责地产中药材的收购、加工与销售业务。1966年到1976年期间,部分常用药品因货源
紧张而实行分配供应。1985年全县有医药商品批发企业2个,零售药店6个,同时县城内的 3所
医院和17所农村乡镇卫生院以及农村供销社都经销和代销医药商品。经销的品种有9大类,4 000
多种,其中西药931种,中成药550种。
一、医药商品的采购
1946年以前,本县药铺经销的中药大部分从绥化、哈尔滨购进,少部分是就地收购,就地
加工的,而西药则是全部从外地购入。1946年到1951年期间,大众药房的部分中药和所有的西
药主要从哈尔滨购进,而其他药铺则大都从大众药房批发医药商品。1952年,全县医药商品都
由医药公司统一进货,统一调拨。主要药品都从黑龙江省医药站和哈尔滨医药站购进。进货本
着“以销售量定库存量”的原则,制定采购计划,签订购货合同,并按月、按季对库存商品种
类、数量进行统计,以此为根据,随时调整进货计划,使商品的进货量与销售量基本保持衡。
1966年以后,青霉素针剂、合霉素片剂等几种药货源不足,经常因无货可进而脱销。1978年以
后,医药商品的进货渠道逐渐由省内到省外,由经上级业务部门调拨到直接从厂家进货,多方
组织货源,使本县医药市场货源充足,并不断有新、特产品进入本县市场。1985年,全县医药
商品采购额为578万元,其中从主渠道进货额为520万元。
二、医药商品的销售
本县医药商品主要通过医院、卫生所以及医药商店等渠道销售。1959年,医药公司针对农
村群众买药难的实际情况,组织了“保健箱”下乡的活动,既为农民送药上门,又增加了药品
的销售量。为了不断提高经济效益,方便广大群众就近买药,医药公司从1952年到1977年期间,
每年都在农村供销社举办医药商品展销会。1980年以来,医药公司、医药站和部分医药商店,
把销售渠道不断扩大到县外、省外。1983年以后,本县医药部门多次召开、承办了全省以及全
国范围内的医药商品展销会,积极促进了本县医药商业的发展。在药品销售工作中,医药商店
非常注意季节性药品的销售工作。针对某季节的常见病、多发病较多的情况,药店及时组织购
进、销售治疗这些病的常用药、特效药,既使患者能买到对症的药品,又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
益。1985年全县医药商品销售额达到661万元,创历史最好水平。
第六节农副产品收购
农副产品收购工作主要由供销合作社承担。建国初期,庆安县收购的农副产品主要有粮食、
油料、生猪、禽蛋和畜产品。1953年开始,本县对粮食、油料实行统一收购,大麻、生猪、牛
皮、废钢、废铝及几种中药材,由国营商业企业和供销社按国家规定的收购比例统一收购,完
成收购任务后的农副产品允许在自由市场上出售。1956年供销部门按照上级提出的“向小土产、
废品进军”的要求,积极发动广大职工走出店门,深入村屯、街道、厂矿、机关、学校,采取
定时定点、挨家逐户、送货兑换等多种收购方法进行收购,全年农副产品(包括粮食)收购额达
到959万元,废旧物资回收额为6万元。1957年,国家对农副产品实行归口管理。县政府将粮食、
油料、生猪和木材等农副产品的收购工作分别移交给粮食、商业和林业部门,除此之外的所有
农副产品及废旧物资仍由供销部门负责收购。
1959年本县开始引进、试种烤烟。1960年,收购烤烟 2.9万公斤。1961年供销社制定了
“统一领导,统一计划,分级管理,各自核算”的收购原则,采取了“就地收购,就地加工,
就地起运”的经营办法,促进了收购工作的开展。1962年,在市场商品供应紧张的情况下,为
了鼓励农民交售农副产品和收购部门积极收购,县政府调整了农副产品收购政策。在完成统购、
派购任务的基础上,实行奖售、换购、议购,奖售给农民当时供应紧张的棉布、肥皂等商品,
并重新确定了国家、集体和个人的留量标准及国营商业与供销社内部的分成比例。1972年,白
瓜籽和烤烟被列为农副产品生产和收购的主攻品种,供销系统的各部门都积极支援、扶持白瓜
籽和烤烟的生产。1973年收购烤烟7万公斤,白瓜籽1.3万公斤。本县的自瓜籽还打入了国际市
场,畅销十几个国家和地区。1982年,供销社采取了“购销结合、联合经营、分购联销”的农
副产品经营措施,使农副产品的购销在多种经济成分竞争中打开了局面。1985年,全县农副产
品收购额达到4 577.5万元,比1949年提高6倍多;废旧物资回收额为40.7万元,比1952年提高
了13倍多。在商品经济迅速发展的形势下,本县的农副产品经营业务异常活跃,有力地支援了
工农业生产。
庆安县部分年份主要农副产品收购量统计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