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组织机构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

第一节 组织机构




  一、庆城特支

  民国19年(1930年) 1月,中国共产党满洲省委员会为了开展呼(呼兰)海(海伦)线以东地区
的革命斗争,先后从青冈二屯派中共党员韩宽淑、共青团员弓日均、韩光宇、韩宽伍等人到庆
城县开辟工作。他们在庆城、铁骊两县交界的安邦河东岸稻田公司屯,以种水稻为掩护,积极
传播革命思想,秘密建立了以党团员为骨干的群众组织——“革命促进会”。从而为庆城县党
组织的建立做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

  同年 5月,中国满洲省委又派中共党员全大-N庆城县帮助建立党团组织,在原“革命促进
会”的基础上,发展了庆城县第一批党员,吸收崔友山等10人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正式建立了
“中国共产党庆城县特别支部”,韩宽淑任特支书记。庆城特支隶属中共北满特别行动委员会
领导。

  同年 7月,根据斗争需要,庆城特支召开全体党员大会,总结了前段特支的活动情况,明
确了今后的主要工作任务,并重新选举了支部委员会,崔友山当选书记,韩宽淑、金石林、金
永佑、全大山为委员。会议还决定,派专人到木兰、东兴、绥棱等地开展党的工作,迅速开辟
新的地下活动区。

  随着特支活动的开展,党的地方组织迅速发展壮大。民国20年10月以后,庆城特支相继在
木兰县王大板子屯和东兴镇建立了党小组,并在此基础上成立了中共庆城特支东兴分支部,由
韩宽淑任分支部书记。伪大同元年7月,又在庆城县杨树林屯建立了党小组。在“庆城特支”
成立后的2年多的时间内,共建立1个分支部,3个党小组,发展党员30 名。

  伪大同2年2月,庆城特支因被坏人告密而遭敌人破坏,特支成员多人被捕,从此,庆城特
支停止了组织活动。

  二、中共庆安县委

  1945年11月23日,中共黑龙江省工作委员会派戴宗有、杨子荣、尹东征等人到庆安县接收
政权,成立了中共庆安县工作委员会。隶属黑龙江省工作委员会领导,戴宗有任县工委书记兼
县大队政委,杨子荣任县工委副书记兼县大队副政委。

  1946年 6月,省工委又派张士英、王星甫等人到庆安,充实和健全中共庆安县工作委员会,
张士英任县工委书记,王星甫任省赴庆安县土改工作队队长。

  县工委成立后,根据工作需要,相继设立了秘书处、民运部、组织部、妇女工作委员会等
工作机构。

  1946年 8月,根据中共黑龙江省委的指示,将中共庆安县工作委员会改名为中共庆安县委
员会,隶属于中共黑龙江省委领导。张士英任书记。

  庆安县委成立后,隶属关系多次发生变化。1947年 1月,庆安县委划归中共西满分局一地
委领导。1947年3月,转归中共西满分局三地委领导。1947年9月,隶属中共黑龙江省委直接领
导。1956年2月,中共绥化地委成立,庆安县委划归绥化地委领导。1958年7月,绥化地委改为
松花江地委,庆安县委隶属松花江地委领导。1965年 7月,恢复中共绥化地委,庆安县委又重
新归绥化地委领导。

  在此期间,县委根据工作需要,对工作机构进行了必要的调整,于1947年 4月撤销民部。
1949年5月撤销妇女工作委员会。于1948年 1月增设宣传部。1950年7月增设纪律检查委员会,
同年11月,增设党员训练班。1953年1月撤销秘书处,增设县委办公室。同年7月增设财贸部。
1954年11月增设农村工作部。1956年3月,庆安县委设常务委员会。同年7月,县委增设书记处,
书记处设第一书记和书记处书记。12月增设文化教育部。1957年 6月,增设统一战线工作部。
1958年5月,增设工交工作部,同年6月,撤销文化教育部,7月将党训班改称为县委党校。1958
年9月,成立庆安报社。1960年9月,县委增设政法部。1962年 9月,撤销书记处,县委只设书
记和副书记。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1967年县委及工作机构被冲击,党的各级组织陷入瘫痪状态。

  1969年 4月,经中共黑龙江省革命委员会核心小组批准,成立了中共庆安县革命委员会核
心小组。1970年10月,撤销核心小组,恢复中共庆安县委员会,随之县委工作机构也相继恢复,
并增设了一些新的工作机构。1971年 8月,增设知青办。1973年增设了政策研究室和信访办公
室。1980年 5月,增设民族事务委员会。1983年11月,增设政法委员会。1984年撤销财贸部和
工交部,增设老干部局,同年 2月,纪律检查委员会从县委工作机构中划出,升为副处级机构。

  截止1985年底,县委工作机构有:县委办、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农工部、党校、政
法委员会、老干部局、信访办、民委、党史办。

  三、党的基层组织

  解放后随着县工委和县委的建立,基层党组织也相继建立起来。1946年 6月,县工委在大
罗镇区土改试点工作中秘密发展了一批党员,同时建立了庆安县解放后第一个农村党支部,并
于同年 7月,正式建立了全县第一个区级党组织——中共庆安县大罗镇区工作委员会。继此之
后,县工委又在巨源泡区、西梁家区等地建立了区工委。1946年 8月,中共庆安县委成立后,
将区工委改为区党委,并相继建立了胡家店、三道岗、杨树林、高老、城区等几个区党委。1946
年底,县委将所辖的8个区党委以数字命名为一至八区党委。1948年3月设立中共庆安县机关总
支委员会,同年12月,增设第九区党委。到1949年9月,全县共建立9个基层党委, 1个直属党
总支,128个党支部。

  建国后,党的组织得到迅速发展,1956年4月,撤销农村8个区党委,保留庆安镇党委,设
立23个乡党总支。1957年7月,将各乡党总支改为乡党委。1958年将23个乡镇党委合并为9个人
民公社党委。在此期间,城镇也相继建立了基层党组织,1958年全县共有15个党委, 9个党总
支,377个党支部,其中城镇有6个党委,9个党总支,188个党支部。1966年 3月,县委将10个
人民公社划分为18个人民公社,并分别设立了公社党委,此时全县共有党委36个。1984年 4月
将人民公社党委改为乡镇党委。到1985年底,全县共有35个党委,27个党总支, 620个党支部,
其中城镇有18个党委,27个党总支,295个党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