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节 党员

第三节 党员




  一、党员发展

  早在1930年5月,中共满洲省委派人来庆城县,帮助建立党团组织,秘密发展崔友山等10
人为庆城县第一批党员,到1933年,党员发展到30名。

  1946年 6月,省工委又派人来庆安县开展土改运动,进行秘密建党工作。在大罗镇区土改
试点工作中,秘密发展了王贵、贾文贵等58人为中共党员,使之成为庆安县解放后首批发展的
农村党员。继此之后,县工委在巨源泡区、西梁家区的土改试点工作中,又秘密发展了一批党
员。

  1948年 7月,根据省委公开建党的方针,庆安县建党工作由秘密转入公开。随之整顿了党
的队伍,清退了一批经不起斗争考验的不合格党员,吸收了在土改运动中涌现出来的大批先进
分子加入党组织。到1949年9月,全县共有党员1 765名。

  建国后,县委根据党中央提出的积极、慎重地发展党员的方针,按照党员标准,积极开展
了接收新党员工作,并按照党章规定实行党员预备制度,建立起非党积极分子队伍,不断向党
组织输送新鲜血液,使党的队伍不断发展壮大。1949年到1959年,全县共发展党员 3 503名。
1961年,根据省委关于控制发展党员的指示精神,把发展党员的重点放在薄弱单位和党员较少
的单位。1962年全县发展党员 86名,1973年全县发展党员73名,1984年全县发展党员353名,
1985年全县发展党员307名。至此,全县共有党员10 393名,其中农村党员6 773名,城镇党员
3 620名。

   庆安县1971年至1985年党员基本情况统计表



  二、党员教育与培训

  建国后,县委结合各项政治运动的开展,对党员进行了经常性的教育与培训。1950年 9月
21日至10月 2日,县委举办了第一期农村党员训练班,参加训练的40名党员多数是农村党支部
委员。1950年 1月,庆安县委党员训练班成立后,定期对党员进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
和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培养对象主要是区党委书记、委员、武装干部及村党支部书记。每年办
2至3期短训班,每期 1个月时间左右。60年代初,县委对党员教育培训工作,采取了在职学习
与离职训练两条腿走路的方针,一方面通过县委党校集中办班学习,一方面组织人员深入基层
进行流动培训。紧紧围绕党的中心工作,以坚持党员标准、整顿党的作风、抵制资产阶级的思
想侵蚀为内容,对党员进行社会主义路线教育和党的基本知识教育。1960年全县共训练党员、
干部3 088名,1962年训练党员3 598名,占党员总数的 94.2%。1963年至1965年,全县共训练
党员 5 035人次。1967年因受“文化大革命”的冲击,党校停办,党员培训工作也被迫中断。
1978年党校恢复后,在教育与培训党员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从1979年至1985年 7年时间内,
共举办各种培训班18期。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党史、党建、领导科学、党的路线、
方针、政策、经济管理及有关专业知识为教学内容,集中培训党员、干部 800余人次。在此期
间,县委还采取以党委、总支为单位分散训练的方法,对党员进行党性教育,使党员培训工作
有了新的突破。1977年至1982年,全县训练党员8.7万人次,1983年全县训练党员8 720名,占
党员总数的 80%以上。此外,县委还选送大批党员干部到上级党校接受重点培训,仅1985年,
县委就选送20名党员干部到省、地党校参加为期2年的离职学习。

   庆安县委党校1979年至1985年培训党员干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