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妇女团体 一、妇女组织
妇女协会 民国19年(1930年)秋,在庆城特支领导下建立的进步妇女组织。主任是金贞善,
会员达三、四百人。该会的主要任务是举办妇女讲习会,宣传抗日,组织广大妇女支前,送情
报等。1933年庆城特支遭破坏后该会停止了活动。
国防妇人会 是伪满时期为日伪统治阶级服务的妇女组织。伪康德10年(1943年),伪县公
署为了迎合日本帝国主义的需要,成立了为他们摇旗呐喊的妇女组织——“国防妇人会”,下
设“国防妇人分会”和“国防妇人区分会”。强迫2s岁至40岁的妇女一律加入该会,并需交纳
会费。其领导人均是社会一些上层人物的太太、小姐,根本不代表广大妇女的利益。
“国防妇人会”在伪满“协合会”领导下开展活动,每逢节日,“国防妇人会”便组织妇
女出来活动,她们身上披一条白带子,上写“国防妇人会”的字样,搞一些慰问品慰问国兵或
举行集会游行之类的活动,有时也到车站列队迎送所谓的日伪“大人物”。该组织于1945年
“八·一五”光复前解散。
妇女工作委员会 1946年 6月,庆安县工作委员会为了发动广大妇女参加民主政权建设和
土地改革运动,争取妇女的自身解放,成立了庆安县妇女工作委员会,并在全县城乡相继建立
了497个基层妇代会和妇女斗争小组。妇女工作委员会于1949年县妇联成立前撤销。
妇女联合会 1949年 5月,庆安县召开第一届妇女代表大会,正式成立庆安县妇女联合会
(以下简称“县妇联”)。县妇联当时设1名副主任,3名干事。“文化大革命”期间的1967年,
县妇联改称为“庆安县妇女代表大会”。1969年至1971年妇联组织撤销。1972年 1月,庆安县
恢复妇女联合会。至1985年,县妇联内设组织部、宣传部、生产部、儿少部、维权部、办公室,
各乡镇也都建立了妇联组织。
二、妇女代表大会
自1949年5月成立庆安县妇女联合会至1985年,共召开了12届妇女代表大会。
庆安县历届妇女代表大会情况表
三、妇女解放运动与妇女工作
在旧中国,庆安县的广大劳动妇女不仅受三座大山的压迫,而且还受政权、族权、神权、
夫权的迫害,根本没有人身自由。
新中国成立以后,广大妇女从苦难的深渊中解放出来,在党和政府领导下,积极投身于自
身解放运动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事业。1950年,在贯彻《婚姻法》运动中,广大妇女被动员
起来,纷纷控诉封建买卖婚姻的危害,在人民政府支持下,一些饱受封建势力迫害的妇女解除
了不合理的婚姻。当年人民法院处理婚姻案件 300多起,相当于1949年此类案件的20多倍。与
此同时,党和政府制订了一系列保护妇女合法权益的政策,主张男女平等,使妇女有了婚姻自
主权,有了受教育的机会和走出家庭、参加社会劳动的权利。在各行各业中发挥了半边天的作
用,成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不可缺少的力量。在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运动中,全县有 4.5万余
名妇女参加了支前工作,为前线战士做军鞋5.2万余双,军袜1万余双,晒干菜近3万斤。
1959年至1961年 3年经济困难时期,各级妇联组织发动全县妇女大搞代食品,协助党和政
府安排人民生活。渡过难关。1978年以来,各级妇联组织在妇女中开展了“五好家庭”活动,
号召妇女尊老爱幼,主动承担赡养老人义务,提倡家庭和睦、邻里友好。同时注重抓了维护妇
女和儿童的合法权益工作。县妇联针对个别企业存在的男女同工不同酬、妇女切身利益得不到
保障和儿童入托、入园得不到合理解决等问题,深入企业进行调查,将调查中发现的各种具体
问题及时与有关部门沟通,并提出解决意见,使这些问题逐步得到解决。到1982年底,各单位
的女职工基本都享受了应有的福利待遇。同时托幼事业也有较快的发展,全县幼儿班(园)、托
儿所由原来的150处增加到208处,城乡儿童入园率占儿童总数的 29%。其条件也大有改善。截
止1985年底,全县共有幼儿园(班)321处,城镇43处,农村278处,幼儿教师 291人,城乡小学
学前班190处,共500人左右。
随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迅速发展,庆安县的妇女就业人数越来越多,所从事的劳动领域
越来越广阔。1950年,全县妇女就业人数仅有80人,其中机关干部19人,女教师20人,医务工
作者10人,店员31人。1979年,妇女就业人数增加到 9 000余人,其中在全民所有制单位就业
的女职工4 679人,妇女干部近1 000人。到1985年,全县妇女就业人数为 8 666人,其中在全
民所有制单位就业的女职工5 476人。此外农村有7万多名妇女从事社队企业、多种经营和家庭
副业等项生产劳动,为社会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