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五节 信访

第五节 信访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庆安县、区、乡各级干部,不设专职信访机构,随时随地解决
人民的来信来访问题。

  1949年庆安县成立人民代表会议常务委员会,下设人民来信来访接待室。1952年以后,该
接待室移交给县监察委员会。1962年以后,县委、县人民政府分别设立人民来信来访接待室。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由庆安一中“红色造反团”接管,设接待组。1967年成立县革
命委员会,设立了人民来信来访接待室。1977年成立中共庆安县委、县人民政府,设信访科。
1980年,信访科改为信访办公室,隶属于政府办领导。1983年,信访办公室归中共庆安县委、
县政府双重领导。

  为了及时地、准确地处理好人民群众的来信来访,从1968年开始在庆安全县城乡建立了信
访网,全县179个大队895人抓信访工作,立足在基层就能解决问题。1968年和1974年还建立了
县领导每月1次轮流到信访室接待群众,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的制度。

  1972年开始,县直属各科室和农村人民公社都成立了信访领导小组,指定 1名主要领导负
责信访工作,处理来信来访中的老大难问题,并且有 1名专兼职信访干部做具体工作,规定了
各基层单位的信访组织,要定期的和不定期的向上级领导反映信访动态的制度。

  来信来访的内容和数量,是根据时期不同而有所差异。

  1957年到1960年,信访内容多是提出下放不合理、生活困难、揭发坏人坏事等问题,数量
不多。

  1960年到1965年,信访内容主要是要求解决生活困难,反映精简不合理,以及对社会主义
教育运动处理不服等问题,每年的来信来访事件有所增加,约200件左右。

  1966年到1976年“文化大革命”的10年当中,来信来访主要反映两派斗争,夺权反夺权、
大联合、错揪错斗以及揭发坏人坏事等问题,每年有320件左右。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要求平反“文化大革命”中制造的冤假错案的来信来访的数量
猛增。1978年到1983年共接待人民群众来信2 154件,上访1 408件。其中大多数是属于对“文
化大革命”期间所受到的错误处理要求平反,落实政策,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此外还有少数揭
发检举各级干部违法乱纪,工作安排,对精简下放不服等问题。

  1984年到1985年的 2年间,正处于城市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时期,来信来访的主要内容
是:少数缺少劳力的贫困户生活困难的问题;城市职工工作安排问题;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和对
某些干部的揭发检举等。

  除信访部门外,县人大、县纪检委、法院、检察院、公安局等一些部门也受理了大量来信
来访案件。

  庆安县1978年—1985年信访统计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