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民兵
第三节 民兵
一、组织建设
1949年10月,庆安县根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正式建立民兵组织,
其主要任务是维护地方秩序,保卫胜利成果,同时做为国家的兵员基础。1951年,全县民兵发
展到 7 672人。1952年,将民兵组织分为普通民兵和基干民兵,普通民兵由年满16至45周岁的
男性公民和年满16至35周岁的女性公民组成;基干民兵由年满16至30周岁的男性公民和年满16
至25周岁的女性公民组成。实行按单位组建,县为基干民兵团,区为基干民兵营,下设连、排、
班。1955年,全县民兵进行全面整顿,因条件不合格自动退队的2 125人,新发展3 805人,全
县共有枪支469支。1958年全县基干民兵为12 532人,普通民兵为 11 797人。庆铁合并后,本
着简化组织,方便生产,有利活动的原则,全县基干民兵共编35个大队,198个中队,246个分
队,989个小队。1959年共有民兵96 511 名,其中基干民兵24 096名。建立 1个师,18个团,
272个营,1 030个连。1964年,根据省军区关于健全和扩大武装基干民兵组织的指示精神,民
兵的组织整顿工作,在春、冬两季各进行1次。全县有民兵 56 623人,其中,武装基干民兵为
3 053人。设有培训、防御、搜索、进攻等10个尖兵班。1969年,为适应战备需要,全县组建
了民兵独立团、独立营,实行普通民兵、基干民兵、武装基干民兵 3种民兵组织形式。“文化
大革命”结束后,民兵组织进行了大整顿,全县编为1个民兵师,下辖20个团,15个营,276个
连,1 464个排。共有民兵78 783人,其中基干民兵44 925人(含武装基干民兵4 800人),普通
民兵28 749人,选配排以上民兵干部 5 109人。1981年,按中央11号文件精神,对民兵组织进
行改革和整编,变武装基干民兵、基干民兵、普通民兵3种形式为基干民兵、普通民兵2种形式。
为有利生产、方便训练,变过去以居住编组为以专业联合体编组。达到了组织合理、干部齐备,
制度健全的目的。到1985年,全县有普通民兵20 500人,基干民兵10 200人。
二、思 想建设
1952年 7月和1953年,县人民武装部利用春夏农忙空隙,对全县民兵进行了广泛、系统的
教育和训练,使民兵的思想觉悟普遍提高,为抗美援朝捐献钱、物,自愿报名参军参战。1960
年,贯彻全国民兵工作会议精神,批判和平麻痹思想,培养民兵的“三八”作风,开展“五好”
活动。到1963年,4年中民兵配合公安机关破获各种案件110起,扑灭火灾7 起,参加防汛 900
余人,参加护秋保收2 139人,涌现出护林模范1 000余名,受到群众好评。1965年,全县涌现
出三落实先进民兵连队18个,“五好”民兵 1 817名。“文革”期间,民兵的思想政治工作混
乱。1978年,进行思想整顿,在民兵中开展了 4个坚持教育和“争当劳武能手,做一个好民兵”
活动。1984年,县、乡武装部在民兵中开展正规化建设和以劳养武工作,庆安县人武部被评为
全区正规化建设标兵。绥化地区军分区和黑龙江省军区分别在庆安县召开了民兵正规化建设和
以劳养武现场会。1985年,对专武干部先后两次进行思想教育集训和纪律作风整顿;聘请领导
干部和科技人员对民兵进行形势、任务教育和学科学、用科学等方面教育,实行以改革为中心
的生产岗位责任制,大力倡导科学种田,劳动致富,并开展了扶贫助困和文娱、体育活动。
三、军事建设
民兵组织建立初期,农忙时生产,农闲时进行军事训练,以小型分散训练为主,武器装备
是红缨枪、土枪、洋炮等。1952年,本着劳武结合的原则,采取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方法,开
展了较大规模的民兵军事训练。参训人数占全县民兵总人数的 99.6%,经过训练。民兵掌握了
投弹、射击、刺杀等一般军事要领。1958年,全县开展了群众性的军事练武活动。1960年,贯
彻军政并举、劳武结合、以劳为主的方针,培训各级民兵干部7 307人,基干民兵 17 990人,
同时组织民兵进行大规模的搜山军训两次,从而提高了民兵的军事素质。1971年,加强了民兵
独立营、连的军事训练和对排、班骨干的技术培训,训练主要内容是以射击、投弹、队列、战
术、刺杀为内容的“五大技术”,以打坦克、打飞机、打空降兵和对核武器、化学武器、生物
武器防护为内容的“三打”、“三防”及单兵小组、班的攻防战术,并组织基干民兵 343人,
徒步行军 150公里,进行为期12天的野营拉练。利用地形地物演练,使参训民兵受到实战锻炼。
1978年,突出了民兵的防御、进攻、打坦克和夜战为重点的技术训练,全县举办两期骨干训练
班,有 80%以上的连、排长和武装基干民兵受到训练,各科目总成绩在良好以上。同年,为纪
念“八一”建军节50周年,以公社为单位,开展了“八一”比武活动。1981年至1985年,民兵
的军事训练工作,贯彻改革精神,普遍实行了岗位责任制,采取领导带头,培训骨干,以点带
面,按编分训,包教包学,责任到人,分片考核的办法,重点进行了专业分队的基础训练,18
个乡(镇)军训场地的 3场(靶场、操场、战术场)建设基本配套。经军分区考核验收,全县参训
官兵,各科成绩总评均为优秀。1982年,通信训练获绥化军分区第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