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教师队伍

第二章 教师与教学

第一节 教师队伍




  一、队伍构成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本县仅有教师3人(不包括塾师)。民国3年(1914年)增至63人。伪
康德3年(1936年),有教师56人,伪康德8年,全县的教师不足百人。

  建国初期的1949年共有教职工447人。其中小学425人,中学22人。到1958年,教育事业迅
速发展,教师队伍扩大到770人,比建国初增长了72%;小学教职工为676人,比建国初增长59%;
中学教职工共94人,比建国初增长327%。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以1976年的教师人数为最多,
全县有教职工3 531人,其中中学教职工1 429人,小学教职工 2 102人。从1978年到1985年,
教师队伍始终在3 000人以上。1985年有中小学教职工3 825人,其中小学教职工 2 656人,中
学教职工1 169人。

  在教师队伍中,文化程度和业务水平相差颇大。以1985年为例,全县有中学教职工 1 169
人,其中任课教师1 008人。学历情况为:本科学历的22人,专科学历的103人,大专肄业不足
2年的13人,中师、高中水平的714人,尚有 156人是初中以上,不足高中、中师水平的。在中
学教师队伍中教龄20年以上者有113人,10年至20年的有201人,10年以下的青年教师为 855人。

  1985年有小学教职工2 556人,其中专任教师2 408人。学历情况是;中师、高中及以上者
944人,中师、高中肄业及初师、初中毕业的1 299人,初师、初中以下者 165人。小学教师教
龄20年以上的366人,10年至20年的877人,10年以下的1 314人。

  从1958年开始,农村录用部分民办教师,当时全县教师770人中有 137名民办教师。(民办
教师挣生产队工分。从1980年起,国家给予补贴,每人每年补给224元)。由于教育事业的发展,
民办教师在逐年增加。到1985年民办教师增到1934人。

  二、教师培训

  建国后,为了补充教师队伍的不足和提高在职教师的业务、文化素质,庆安县教育科于1954
年成立了函授部,配备 3名兼职教师,对全县小学教师进行语文、数学、政治等科目的辅导。
1957年,函授部改为庆安县教师红专学校,1958年 9月,该校并入新成立的庆安师范学校内为
函授部。1962年正式改名为庆安县教师进修学校,配备8名专职教师,2名教学研究人员, 3名
行政人员。1964年、1965年,两年共办两期师资培训班,共培训了 100名学员,1968年该校被
撤销。1970年县文卫工作站成立教改组,后改为教研室和红专教师学校。教研室专搞教学研究、
编写教学参考资料,以及推广外地先进教学经验,红专教师学校搞师资培训。

  1973年,恢复教师进修学校,1975年开始搞函授教学。1978年以后为了迅速培养教师和提
高在职中小学教师的文化业务水平,县教育科于1979年充实和加强了进修校的领导力量和业务
人员,配备了42名教师,每个公社也配备了 1名专职辅导员。进修校分为教研部、进修部、干
训部和电教室。

  1978年至1981年,黑龙江省广播函授学院在庆安县设分校,培养了数学、中文、政治各专
业学员共96人。1979年5月到1980年5月,绥化地区师范专科学校委托庆安县进修校先后举办了
2期生物班,共培训了 100名学员。1980年到1982年7月,黑龙江大学俄语系教师在县进修校举
办俄语培训班,培训了学期1年的学员90人,学期2年的学员40人。这一年,教研室合并到县进
修校。

  1980年至1984年,绥化地区海伦师范学校还委托庆安县进修校举办了 3期普通师资培训班,
共培训教师150余人。该进修校到1985年,有教职工6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