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节 图书发行

第三节 图书发行




  民国15年(1926年)至民国16年间,庆城县有家叫“文化轩”的专业图书店铺。开张仅 1年,
便因亏损而倒闭,从此,本县长期没有图书专营行业,只有几家杂货店和药铺兼营图书,经营
私塾学生念的《百家姓》、《三字经》、《千字文》和《四书》,学医用的药书《汤头歌诀》
以及《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古典文学作品,春秋季节代销小学生课本。另
有街头书摊,卖些小唱本、评词弹唱话本、武侠小说、卜筮等书籍。伪满中期,“利本商店”
以经营图书为主,兼营其他商品。

  1945年庆安县解放后,党和政府关心人民文化事业,于1946年开始图书发行工作。建立了
“民众教育馆”,为出版社代销图书,兼营文具纸张。由于当时条件所限,所经营的图书仅20
余种,多系文艺书刊及配合政治斗争的学习材料、文件汇编等。

  1948年“民众教育馆”改为“东北书店99 01950年改名“新华书店”,专事图书发行业务,
年销售额4万多元。

  1956年县新华书店由原120平方米扩建到2b0平方米,其中营业室面积为 100平方米。业务
活动有了新发展,除书店的正常售书业务外,还由书店派几名图书推销员,分别负责城乡的流
动售书工作。全年售书额达7万元之多。书店被评为全国模范书店。

  1958年8月新华书店归县文化部门管理,改为“庆安县新华书店”。

  1960年,书店全年发行《毛泽东选集》一至四卷和单行本24种,学习资料10种,共计 5万
册,其他政治学习材料3万余册。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多种图书被查封,主要销售马列主义经典著作和政治理论书
刊,文艺、科技等各类书刊则寥寥无几。

  1976年图书发行量增为150万册,其中《毛泽东选集》一至四卷1.2万套,合订本 2 000册,
《毛主席语录》11 200本,《毛主席诗词》和单行本4 400余册,同时还发行毛泽东画像16 500
张,像章1.5万枚。

  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图书发行工作有了很大的转机。一批长期封存的中外名著以及
科技书籍重新出售,书店的营业额开始回升。

  到1985年,书店营业量逐年增加,年进书量达50万册左右,年售书量为41 750册以上,销
售额为5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