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七节 音乐、舞蹈

第七节 音乐、舞蹈




  一、音 乐

  庆安县自60年代起便有创作歌曲问世,从事音乐创作的王小音,谱写过70余首乐曲。其中
《脱下军装不下岗》,发表子《战地新歌》第四期,并由北京唱片厂灌制成唱片;《党是园丁
我是花》发表于《创作歌曲选》第三辑;《我为夜校唱赞歌》发表在《黑龙江演唱》上;他创
作的《啊!蒲公英》、《盼君归》等歌曲在省电台多次播放。1985年省电台还播放了王飞创作
的《祖国之恋》等歌曲。

  1985年庆安县召开第二次文代会,并成立了音乐工作者协会,有会员55人。同年 5月份,
庆安县乐队在省地方戏奖励演出大会上获得伴奏奖。 6月份庆安县举办了首届“蒲公英”音乐
会,省电台为此搞了录音,并在电台上专题播放。

  二、舞 蹈

  解放前,庆安县的舞蹈活动与秧歌、龙灯、狮子舞等同属民间娱乐活动的一种形式。朝鲜
族群众在喜庆日子里也尽情地跳具有民族特色的舞蹈。

  解放后,舞蹈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有所改革和创新,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50年代末期,
县城内一些单位的职工喜欢跳“交际舞”,“文化大革命”期间,全县流行跳“忠字舞”。1980
年以来,庆安县的舞蹈活动做为一种艺术形式日益活跃。1982年由文化馆许丽平编导的《扇子
舞》在地区少数民族舞汇演中获优秀奖;《喜庆》在省文化馆、艺术馆干部汇演中获创作奖;
1985年她编写的《小鼓舞》试写本,受到了《省民族民间舞蹈集成》编辑部的奖励,并在《舞
蹈资料汇编》中发表。同年为黑龙江省歌舞团编导的《花棍舞》到香港演出受到港澳同胞的赞
扬和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