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文物

第三章 文物古迹

第一节 文物




  一、革命文物

  小英雄盖国英,在解放战争中荣获一枚“东北民主联军英雄奖章”。1947年盖国萸牺牲后,
这枚奖章被陈列在哈尔滨东北烈士纪念馆。

  庆城特支书记韩宽淑在抗日战争时期使用过的皮面文件包现保存在庆安县党史办。

  在庆安县官五爷大山发掘出来的抗联用过的套筒枪,现收藏在庆安图书馆。

  在庆安县境内老金沟发掘了2支抗联用过的军号,保存在庆安县党史办。

  在庆安县西北的河尖山发掘出抗联用过的朝鲜式的铁锅 1口,锅口直径大约56厘米,铁锅
的深度大约37厘米。这口锅收藏在地区博物馆。

  保存在农民廉天祥家中的抗日救国会员证和保存在尹风阁家中抗联发给的进山证,它如实
地展示了中共党的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

  二、出土文物

  1982年5月13日至7月7日,绥化地区文物普查队庆安分队对全县18个人民公社的120个大队、
279个自然屯进行了文物普查,共发现占代文化遗址53处:其中原始文化遗址7处,辽金遗址37
处,元明清遗址2处,未定时代2处,古墓葬5处,采集文物标本484件,征集文物13件。在普查
的基础上还调查和复查古遗址、遗迹2处,采集文物标本181件,其中发现了反映庆安历史沿革
的世传谱书《孟子世家流寓余庆支谱》 1部。这些文物的发现,足以证明,约四千多年前,庆
安境内就已有人类生存和活动。

  (一)新石器时期遗址的出土文物

  1、杨玉坡遗址

  杨玉坡屯在建民乡境内,该屯东北处有1条南北走向的水冲沟,距地表1米深处发现了 1批
压制石器16个。如刮削器、切割器、尖状器、片状石器等,其中一件椭圆形的刮削器长 5.2厘
米、宽3.7厘米、中间厚1.8厘米,形状工整,周边又都经过细致加工,显示了石器加工的高超
技术。

  2、莲花泡遗址

  莲花泡遗址位于勤劳镇勤富村莲花泡屯西北半公里的山北侧漫岗上,遗址范围东西长为100
米、南北宽50米。遗址内裸露着大量的玉石器、石器、煤精装饰品等。遗址文物丰富,细石器
有石镞、刮削器、小型的长石片,且多燧石制做,形状各异。其中1件石镞5厘米,呈柳叶状,
锋部锐利,周身留有压制波痕,单脊平背,有链无翼。另1件石镞,通长2.5厘米,镞尖锋利,
边为双脊,脊间有螺旋状录痕,两侧有锯齿剥痕,制作精细。

  在莲花泡遗址中,玉石器较多,为青玉石磨制,平面呈舌形,有凸形、凹形、园头形等多
种形状,形状比较完整。其中 1件小园形玉石器(玉制装饰品)。是古人用来佩带的饰品,它的
半径为0.5厘米;另1件玉器是长形的,长达12厘米,宽1.4厘米,厚0.5厘米。这些文物大部分
是玉石器和煤精装饰,后者最多。形状呈椭圆形,中间有圆孔,半径 0.4厘米,长短不一。另
外莲花泡遗址中有轮制泥质黄褐、灰褐陶片,曾出土过金代铁锅、石臼等辽金时代遗物。这说
明后期辽代契丹人在此居住过。

  (二)青铜器时期遗址出土的文物

  赵勤遗址赵勤遗址在新民乡境内,位于县城东南6.5公里双银河右岸700米的岗坡上,在12
万平方米范围内,地表到处裸露着原始陶片,陶片表面多锯齿纹,器身皆素面,未见具有花纹
装饰的。器耳只见桥状耳,有的桥状耳颇大,当为大形陶器。在陶器的外壁或双面涂上一层红
色装饰纹,使器物鲜红艳美。从这些红衣陶器看来,表明那时已进入青铜器时代。

  (三)辽金时代遗址

  1、岳家店遗址

  岳家店北距县城约13公里,位居建民乡北大岗的南坡。遗址在屯后200米处,面积约9 000
平方米,过去曾出土过很多铁箭头及古钱。现今在地表仍可见到大量古建筑毁坏后留下的布纹
瓦碎片。泥质轮制陶器残片和金代遗址常见的定瓷、仿定瓷残片。绥化地区勘查队曾采集到的
1件定白瓷,外有凸弦纹。还采集到1件有系耳的铁锅残片。

  2、福合隆遗址

  福合隆遗址在丰收乡北 6公里,位居拉林清河左岸的东北、西南走向的长岗的阳坡上。它
的西南200米即福合隆屯。遗址面积较大,约5万平方米。地表遍布轮制泥质黄灰色陶片及仿定
瓷碎片。过去这里出土过辽金时代女真族舂米用的石臼(现仍存),金代的铁铧和唇部厚重的带
耳铁锅,也常见铁箭头和古代铜钱。在福合隆遗址采集的标本中,除仿定瓷和金代铁锅残片外,
还有铜佛、铜扣和 5枚铜钱,计有唐“开元通宝”、宋“淳化元宝”、“圣道元宝”、“元丰
元宝”、“崇宋元宝”。金初通行唐宋钱,出土的唐宋钱进一步确证了遗址的年代。

  3、董兰庭大沟遗址

  董兰庭大沟遗址在前何家屯,位于丰收乡东南1公里的岗上,沟宽30余米,长 400余米。

  从公路南侧200米许至沟西侧60米的坡脚和沟底,都可以见到古代的轮制黄褐、灰陶片、
碎青砖、瓷片。沟东侧田地中,也见到过这类遗物。由此逶迤东南至高英店屯后。沿途约2 000
米内,岗沟相间,金代遗址连绵不断。在遗址上采集了定瓷、仿定瓷碎片。金代铁锅耳部和 1
件轮制泥质灰色陶器残片,中有圆孔,孔周边凸起,当为蒸器。这大片遗址表明,远在 700年
前。这里曾是女真人人烟稠密的繁华居地。

  (四)流散在民间的文物

  1、《孟子世家流寓余庆支谱》

  1981年8月17日建民公社永建大队孟繁贵献出了保存多年的《孟子世家流寓余庆支谱》1部。

  据此谱考:孟子的68代裔孙孟传化乾隆末年(1795年)从山东邹县迁到本地西南250 里孟家
沟(今元宝乡小孟家沟屯),后来由孟广兴等人于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六月纂修完此谱。据
此推算,孟子后裔支系流寓本地时间比于清在清同治二年(1863年)来本地的时间早68年( 此事
尚无定论,待考 )。《孟子世家流寓余庆支谱》经中央有关部门审核,认为可信。现县档案馆
保存有复印本2册。

  2、铜制品文物

  1984年8月24日,在建民乡拥政村宿国丰屯李德林家,发现明清时代铜制品文物11 件,有
铜佛9个,大小不一。大明宣德年制的香炉1个,景成文香炉1个。外有念珠2串、如意 2个、铁
剑1把及佛经4种:《金刚经》、《大藏经》、《观音经注释》、《大悲心院罗尼经》。这些文
物存留原主家中,因尊重信仰自由,不便于集中管理。